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办公室 > 正文
山西师大实验中学2016——2020年发展规划

山西师大实验中学2016——2020年发展规划

1983年建校起,经过全体师生32年的辛勤探索与努力奋斗,我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十一五”(2006——2010)期间,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养成教育重点实验学校”、“临汾市教育质量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在“十二五”(2011——2015)期间,连续荣获“山西省文明单位”称号,被评为“临汾市直属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改革排头兵”、“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以及“山西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成为了全市教学质量最佳、师资水平最高、社会口碑最好的中学之一。

为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健康高效发展,使学校教育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山西师大实验中学2016——2020年发展规划》,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指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关于“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办人民满意,对人民负责的教育”和“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坚持“受教一时,奠基终身”的办学理念,坚持“生本工程”课堂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以小组建设、自主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性学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以“名师工程”、“招才引智工程”、“青蓝工程”、“班主任工作研究室”为重点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在2020年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多样化、现代化的山西省一流素质教育品牌名校。

内涵解释:

“高水平”是指学校的管理水平高,教育教学质量高,师资队伍素质高,学生文明素养高,校园文化品位高,师生幸福指数高。

“有特色”是指学校在高效课堂、书香校园、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使学生在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多样化”是指学校要努力探索和构建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空乘班等尊重学生选择、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新型课程体系。

“现代化”是指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学生培养目标:主动发展 成人成才

目标内涵解释:

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课堂学习模式、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追求美好人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内在动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树立人生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等文明素养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进一步掌握求学立业、实践创新的本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师资建设目标:敬业博文 以生为本

目标内涵解释:

每一名教师都应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都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应热爱和崇敬自己选择的职业和岗位,应该尊重、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要有较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广的综合知识。教师只有“博文”,才能树立自己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学校教学,学生为本。“以生为本”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在每一个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为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负责。

三、德育工作

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尊重教育规律,本着为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实现“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根本目标。

措施:

(一)以开展“立德树人”活动为首要工作,以落实《目标任务书》为着力点,推进和落实小组导师制,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校园的文化品位。

(二)推进学生自主发展管理服务中心开展工作,以“自立、自主、自信、自强、尊重传统、乐观能群为核心理念,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生本化”。

(三)扎实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演练等校园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预防为主,创建“平安校园”。

(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加强专业教师力量、加大软硬件投入、建设标准化心理咨询室、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心理危机筛查干预等活动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通过不断修订和落实《目标任务书》,进行科学准确的自我评估,树立理想信念,规划目标达成路径,制定具体措施做点,扎实推进生涯规划教育。

(五)有效挖掘德育工作内涵,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心灵松鼠会”、“环保社”、“国旗班”等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道德体验中学习做人。

四、学校管理

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全面形成科学民主、富有效率、充满活力、有利于持续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校长的权限及其行使权利的方式和程序,充分发挥校长办学积极性,保证校长在工作中的决策权和组织指挥权。

(二)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好“一岗双责”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校长办公会制度。对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进行集体研究决策,确保工作计划的贯彻实施和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坚持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明确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监督事项及形式,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实现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五)坚持每学期开学前的教育教学管理干部研讨会制度。根据学校改革的总方向和分阶段目标,集体研讨学期工作思路与目标。

(六)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对学校发展、经费筹措与使用、课程开发与改革、校园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决策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校内外配套、家长和社区参与的大教育系统。

(七)修订完善《山西师大实验中学规章制度汇编》。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和改革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完善考核、考勤、评模、职称评定等各项方案、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五、课堂教学

目标:立足育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符合我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校园”;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的育人模式。

措施:

(一)基于育人目标,规划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为引领,必须建立在对校情、学情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在总结我校多年课程改革实践、整理积累的课程资源、反思以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经过全方位的论证,重新规划学校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

1.课程资源呈现多元化。

依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校友、高校、校外专家等力量共同进行课程开发。通过教师自主研发、与专业资源网站合作等形式,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2.课程实施突出主体性。

课程实施以“展示互动教学”为主要策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重视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主体性;课程通过建立动态选班制度,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现学生选择的主体性。课程通过搭建自主选项平台,引导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主体性。

3.课程评价强调发展性。

要打破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课程评价办法,不断探索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估手段的多样化,优化课程评价结果的运用。建立起校本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情诊断系统、教师听评课系统、课程管理及评价系统、学校问卷调查系统等八个校本评价系统,实现校本评价方式的信息化。

4.开发 “大阅读” 特色课程。

“大阅读”强调将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为此,拟立足于各学科国家课程,开发各学科常态阅读课程,各学科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阵地,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通过开发实施“图书馆主题阅读课程”,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学生幸福人生导航;通过改进落实“常态阅读课程”,培养自我完善能力,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通过推进“阅读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

5.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方面,从开题——实施——结题,做到有专人指导、专人跟踪。在安排上,每学期一个课题,每个课题3个学分,三年要有5个研究报告,共15个学分。在实施上,学生以小组申报课题为主。要求在学校规定的网络系统上填写开题报告、记录研究过程、公开结题报告。指导教师在管理系统上对学生的开题报告、研究过程记录、结题报告进行指导并写出相关评语。

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安排,主要在高一、高二完成。在原有军训、远足、自律督查等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野营拉练、走进工厂、农村等活动。要求学生有活动记录、有体验和感悟。

社区服务采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要求有意义、有价值、有证明、有评价。同时,把活动课程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在方法上,把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在时间上、评价上,与校本选修相结合。

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使70%以上的学生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除定期举行“春之声”歌咏比赛、“夏之韵”古诗文朗诵赛、“秋之实”英语背诵大赛、“冬之颂”元旦文艺汇演四大传统活动之外,逐步开展艺术节、诗歌朗诵大赛、话剧节、体育节、科技节、孝心周、环保周、中学生礼仪大赛、画展、演讲赛、辩论赛、各类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明德大讲堂和社区活动等。通过行为文化、活动文化、社团文化来丰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质量立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加强教学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支撑。力争实现中、高考成绩稳步提高,向省内一流中学目标迈进。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的育人模式。

1.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生本教育、生命教育、新教育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引下建设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尝试学与教方式的变革,让新课程倡导的启发式、讨论式、学思结合教学方式及探究、合作和研究性学习真正植根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

2. 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秀潜质,积极推行分层教学、选课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学习选择机会。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探索高中阶段拔尖创新学生和特殊才能学生培养方式。

3. 深挖特色办学内涵,打造品牌专业

学校立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人力资源、学科优势、学生优势,将航空飞行员、空中乘务员安全员定向培养特色班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身体素质过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实的学科基础以及自信阳光的合格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指导航空特色班教育、教学行为以及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坚持走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的基本衡量尺度。通过三年规范的教育管理、优质的教学质量和特定的培养模式,最终将毕业生输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设置民航飞行员专业和空乘专业的高等院校学习,实现学生在蓝天中翱翔的梦想。

4.细化教学常规、向管理要质量。

搞好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和满意度测评,完善教师业务档案,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命题、考试、评讲、质量分析等环节建立系统的工作方式和流程。规范考试、狠抓考风,实施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细化教学事故处理流程,贯彻“教学质量监测办法”。完善教师个人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功在课前,效在课中,管在课后”的方针,引导教师做好高效课堂和学生巩固之间的协调,在考务、命题、制卷等方面逐步规范,包括使用专用考试模板,实行命题人、审核人双负责制,用制度保障质量。

5. 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坚持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领导评教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坚持教学过程评价(评课、评教、作业批改等等)和教学结果(期中、期末学生成绩的变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6.做好毕业班和招生工作,制定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年级工作方案,强调用改革的办法和措施处理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方案及工作推进表高效有序的优化高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任务。

7.加强体育、音乐、美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工作。通过业务培训、建立竞争、奖励机制,抓好相关教师队伍建设。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歌咏比赛和元旦文艺汇演。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大力抓好体育、艺术、科技等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平时的训练,使之正常化、规范化、大众化;大力培养、推进健美操队、越野队、排球队等优势体育项目,积极参加省、市、国家各级比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项目、艺术项目。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校园”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在新世纪教育中处于有利位置,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新机遇。“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的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教育教学及沟通传播方式。以“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为引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校园网络系统效能的最大化,为学生“厚实基础,和谐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逐年更新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改善校园网络环境。逐步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丰富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最终达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2.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融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充实学校资源库,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外出学习、专家培训等形式,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使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化、数据化,学生素质评价科学化。

六、师资队伍建设

目标:以“立德树人”为理想,以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以教师学习、教师行为和教师发展为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服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教师爱岗敬业、严谨规范的良好教风。以“立德树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育观,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年度考核和岗位聘任中教师职业道德的政策导向;定期评选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和师德先进个人;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加大奖惩力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优、晋升的重要内容。

(二)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加强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培养。构建“师徒共同体”,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定人员、定要求、定期限、定内容、严考核,强化对新教师的培养。通过公开课、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等方式,为新教师搭建施展才华和快速发展的平台。

(三)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通过课题研究、论文评比、学术研讨、示范课、竞赛辅导、跟踪培养、拜师结对等途径,给骨干教师压担子,让骨干教师展风采。同时,鼓励学校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发挥特长,著书立说,努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健全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每三年评选一次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努力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骨干教师梯队。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对骨干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术研究、学访考察、教学交流的支持力度。

(四)完善教师业务水平考核办法,定期开展教师业务水平考核。通过举办大奖赛,汇报课,教育教学督导,检查教案、作业批改等各类具体措施,加强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为教师聘用、岗位聘任、晋升工资、评定职称、评选学科带头人、实施奖惩等提供重要依据。

(五)完善教学“名师”的遴选和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各类优秀教师的指导和辐射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示范课、信息技术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促进教学“名师”的成长,发挥教学“名师”的实际作用,服务高考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

(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锻造优秀育人之师做好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把业务精、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师聘任到班主任队伍中来;通过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室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完善有效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通过班主任业务考核措施,树立先进典型,促进班主任快速成长,打造德育名师。

(七)积极开展小组导师制工作,全面提升和创新教师德育工作新模式。小组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小组建设、思想认识、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小组导师制不仅对提高学生素质、推动学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使他们在教育的实践中找到了育人的成就感和职业的幸福感。

七、教学研究

目标:依据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以教师的教学研究为主题,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实施途径,探索教学改革、高考改革与信息技术的新融合和新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服务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和素养提升。

(一)构建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教研管理及教研活动的新途径和新内容。

适应教育改革信息化的趋势和学校教学信息化推进的需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活动开展、教研工作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新内容。实现教师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管理,实现教研活动的电子化交流,实现师生交流的无界化。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创建“教师博客”、开展“微课”、“慕课”、“创客”等教学活动,创建学科资源包。并且利用博客网站的分类、发表、更新、下载、互动、链接、搜索等功能,记录和发布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信息资源,形成教研博客群,利用博客群等电子平台开展网络教研。

(二)结合常规和传统,建立符合教育发展纲要的推进新课改和新高考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课堂是落实一切教育理念的主阵地,是实施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载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继续优化“课业”,做好“集体备好常规课”、组内“共磨自荐课”、 学科“同研推荐课”、大家“分享精品课”。实现个体钻研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教改,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做好“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

(三)加强课题研究,做好服务信息化教学和教育发展的智力引领工作。

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更加关注教育现实生活,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坚持课题研究要立足于直接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方向,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降低科研重心,以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重点,促进教师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探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倡导以“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多边合作、多维互动”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教育科研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展开:构建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和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体现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研究;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及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的研究;学分制实施与管理的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教材多样化研究;国家与学校两级课程管理研究;适应课程改革与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设置研究;基于模块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建立与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研究等等。

要不断创新教师课例研究的形式,基于同伴互助的课例研究、基于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基于专家引领的课例研究、基于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等。要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如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教育测量法、实验法、个案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质的研究法和量的研究法等。

八、群团工作

(一)工会工作

目标:以党中央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工会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在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学校整体利益和教职工合法权益,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应有的力量。

措施:

1、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不断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履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教代会职权,充分发挥教代会在事关学校改革和教职工利益等重大问题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协助党政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的情况通报制度。

2、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积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及时有效地向党政领导反映职工群众的诉求和愿望;二是努力做好职工福利,共享学校发展成果,共担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三是抓好群众工作室工作,建立与教职工沟通的平台;四是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和文体协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大家身心健康愉悦,生成集体凝聚力和幸福感;把业务技能比赛、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志愿者服务等纳入文体活动范围,从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关心女职工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调动和发挥广大女教职工在岗位上“半边天”作用。

4、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建设深受教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教职工服务思想,努力建设教职工最可信赖的“教工之家”。

(二)团委工作

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才能的舞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可靠接班人。

措施

1.开展全校共青团员的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团员的思想动态,针对青年思想状况,研究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注意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2.坚持抓好团的基础工作和团的组织建设,扩大健全现有的团学联部门,增设学习部、文体部、秘书处等部门,做好分工、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团内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开设团学干部的培训班,加强团学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定期对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和先进团支部进行表彰,推动学校形成倡优争先的良好风气。

3.指导团学联、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开展工作。把学生团体组织培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完善知识结构,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专业技能,陶冶思想情操。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扶持新开办学生社团的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为部分活动内容较特殊的社团协调活动场地,如魔方社、棋魂社、动漫社、话剧社等。开展更多全校范围内的文体活动。

4.有计划地组织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努力探索将德智体美教育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的活动载体和有效方法。继续围绕“三·五学雷锋”、“五四运动”、“解放临汾纪念日”、“国庆”、“一·二九运动”、“元旦”等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5.做好团的宣传工作,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版面、橱窗等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途径及时报道团学联工作动态,反馈各种信息,宣传团委工作,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团委的工作交流。

6.深化两个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团市委开展的“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彩虹人生,奋斗青春最美丽”两个主题实践活动。

九、校园建设

目标:在继续厉行节约当好管家、为全体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的基础上,努力为全体师生创造更优良的工作环境,建设绿、美、香、净校园,建设满足学生多元化选择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新校区,实现标准化办学。

措施:

(一)后勤工作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后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坚持“常规工作正常做、连续工作持续做、阶段性工作重点做、应急工作及时做、前瞻性工作提前做”,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以“眼口勤,心善思,手脚快”的工作状态,高效管理,优质服务。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

2、加强学校财产管理,维护学校利益。时时处处以主人翁精神,做到账目清楚有序;进一步完善购物、保管、维护、使用等财产保管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分明;对办公用品的发放实行登记制;对水电器材的维修实行按实领用、以旧换新、修旧补废制度,加强保养维护,明确责任,厉行节约。增强责任感,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水电安全运转。号召学校各个部门、各年级、各班级齐抓共管,共同树立节水节电的意识,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对整个校园(包括教室)实行监控覆盖,保障师生安全。

3、管理好学生食堂、教工餐厅,保证食品卫生和饭菜质量,让师生满意。

4、优化校园环境,做到春有花、夏有香、秋有果、冬有绿的良好工作环境。

(二)择址建新校

校园基本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狭小的校园面积和恶劣的周边环境,已成为我校发展的最大障碍,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更无法适应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无法应对我省2017年全面进入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为了生存和发展,择址建设新校势在必行。学校将成立以校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的专门机构,统筹新校区建设工作,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力争在“十三五”阶段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彻底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