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真的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这段充满欢笑,充满浪漫,充满豪情壮志,也充满酸涩与淡淡忧郁的学生时代,想要用更多的语言把它一一描述出来,可是当提笔之时,却发现过往的一幕幕不停闪现,而我的手,却什么写不出……
第一次踏入校门时孩童般的欣喜,即将告别母校时那好似暮年回首般的眷恋,彻夜回想“我们还是很要好的朋友”时的肝肠寸断,第一次站到演讲台时的慷慨激昂,第一次月下憧憬未来美好画卷时的兴奋不已,欲回首,曾经的林林总总,甜蜜与欢笑还有那淡淡青涩的味道;又回首,那曾经的人,那曾经的夜,那曾经的一切一切。再回首,深藏过去,遥望远方,那目标是否还依然清晰……
最后一次作为学生走出校门的一刹那,我对我的青春回忆做了一个告别,将一切的记忆,深深地烙在心灵的最深处。回忆我的母校,不但有优美的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一流的办学条件,最重要的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受教一时,奠基终身”这是我的母校始终秉承的办学理念,为了坚定不移的传承这个办学理念,在2009年,学校审时度势,坚定不移的进行了以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并特别把这场改革命名为 “生本工程”。
经过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生本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整个教学楼的墙壁上,写满了师生励志的话语,如“嫌吃苦莫入此门,寻清闲另觅他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进入教室,除了靠窗户的一面墙上,其他三面都贴了黑板,为小组展示而随时准备着。课桌摆在一起,学生相对而坐,合作学习,有问题时共同探讨,一起解决。以我所在的班级为例,全体同学按学习成绩好、较好、一般分为九个小组,每组6至7人,每人担任一科的小组长,监督帮助大家学习,每个组都起了很响亮的名字,比如“劲五团”、“重案六组”、“神舟七号”等,充分彰显了众多学子的青春与激情。我们每次上课时都有讨论的时间,针对各组所分到的不同的问题,推选一位同学上台讲解,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记得我第一次上台当“小老师”时,特别紧张,尽管在讨论时已经组织好了语言,但还是磕磕巴巴,最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总算完成了任务。随着当“小老师”次数的增加,我不再紧张,反而很期待为大家讲解问题,在无形中找到了自信。
2013年是母校30周岁生日,回忆往昔,在近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立足实际,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使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声誉不断提升,迅速成为了山西名校之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年实现重大突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2007年,高考打了翻身仗;2008年,高考应届生达线人数、达线率、一本达线人数跃居同类学校榜首;2009年,达线率、优秀率再创新高;2010年,高考达线人数突破四百人;2011年,高考达线人数突破六百人大关;2012年,高考达线人数696人。2013年,突破700大关。高考成绩实现了连续七年的大跨越,多次获得山西师范大学通令嘉奖和临汾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及奖励。
2014年,经过母校3年的辛勤培育,我淡定从容的上了高考考场,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在此,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母校,以及我的老师们,是你们带领着我成长,也是你们见证了我的成长,以后,将是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