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高二政治组开展新时代思政课系列活动之专题讲座

粽叶飘香时,精神传承日。5月28日,我校高二年级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专题思政课,以传统端午节日为生动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培育深度融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盛宴”。本次专题思政课以“传承端午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由吴皓、马宏燕、曹晶三位老师精心设计、协同授课。

溯源:感悟屈原精神内核



吴皓老师以《离骚》名句为引,借助历史地图与文物图片,深情讲述了屈原心系黎民、改革图强、虽遭流放仍坚守理想、最终以死明志的悲壮人生。课堂聚焦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与“上下求索”的执着精神,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超越忠君思想、根植于对人民福祉与文化血脉的深沉守护。


体悟:指尖上的文化传承



马宏燕老师将课堂转化为文化工坊。在阐释红绳的千年寓意后,学生们两两合作,亲手编织端午红绳。指尖翻飞间,传统符号被赋予了新的理解。亲手实践,让民族精神变得可触可感。



升华:照亮新时代青年担当



曹晶老师则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从文天祥、林则徐到当代抗疫“逆行者”、航天攻关团队,她生动阐释了屈原精神的千年回响,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与创新路径。爱国不是口号,是解决时代问题的行动力,号召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接力者”。

这堂专题思政课,打破了对传统节日的表层认知,引导学生由“吃粽子”的习俗深入理解“家国一体、责任担当”的文化基因;通过屈原事迹与当代榜样的同频共振,点燃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青春热血;更以编红绳、议传承、发倡议等实践,激励学生从文化“接受者”转变为自信的“传播者”与创新的“践行者”,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标。


一根红绳,串起千年家国情怀;一堂思政课,激活青春使命担当。在这个端午,我们不仅品尝粽香,更在思想的沃土中,深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静待其成长为支撑民族复兴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