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教研论文 > 正文
如何让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

 

尉芳珍

    这一学期我上过两节公开课,无独有偶,两节公开课所选篇目都是散文,一篇是写人记事散文,一篇是写景状物散文;一篇是鲁迅的文章,一篇是郁达夫的文章。两篇散文都是传统篇目、经典作品,然而这两篇作品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距离远,不易理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作品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我仅从“自主什么”、“怎样展示”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明确目标,优化自主问题的设计。

    对于学生而言,《纪念刘和珍君》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本身对鲁迅作品的态度:①认为其思想深刻但晦涩难懂;②认为其写作年代距离现在比较远,缺少时代感。为了改变学生的认识,我在设计自主问题时首先介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让学生客观地认识了解鲁迅的伟大之处,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并学习其作品的欲望,然后整体把握,分析思路,最后分析人物形象,给人群分类别,体悟作者的情感,概括文章中心。

    从教学过程看自主问题的设计确实起到了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引领他们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作用。

    而对于学生来说,《故都的秋》主要存在的问题则是文章传递的美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体验有较大的距离。最大的难题在于“悲凉”与“衰亡”如何成为一种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一般规律设计自主问题:一是宏观上的“把握结构、理清思路”;一是微观上的“品味画面、领悟感情”。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自主问题的设计似乎是挺合理的,但学生在展示中却不能准确说出画面传递的美感。比如什么是“清”?什么是“悲凉”?什么是“落寞”?为什么这些感觉是一种美?

    鲁迅的文章虽然难懂但是其情感却是爱憎分明,如果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学习还是比较容易;而郁达夫《故都的秋》传达的情感细腻、独特,就学生目前的生活经验、审美体验而言,的确不容易把握。

    所以对于经典作品的艺术感觉得在点滴积累与感悟中,慢慢“熏染”,急不得。

二、有效展示,提高课堂展示的效率。

    展示形式多样化可做到课堂展示的有效性。有的内容适合书面展示,而有的内容更适合口头表达,没必要把每个问题都工整地书写在展板上。例如在展示《纪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的问题时,我让学生板书了三个问题: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给文中的人群划分类别、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而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则口头表达。

    质疑角度的多样化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小组展示的内容难免有疏漏、有错误,听讲的同学如果能够及时、大胆地提出问题,同样能够提高展示的质量。例如在展示《故都的秋》第一幅画面时,展示小组的答案没有对“浓茶”“日光”“秋草”进行赏析,听讲的同学一一提出问题,最后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任务。

    展示形式的多样化能够让学生愿意学习已经远离自己所处时代的经典作品;角度不同的疑问让学生能够深入作品,领悟经典的内涵。

经典作品积淀深厚、韵味独特,愿学生在自主问题的引领下、有效展示的过程中感受那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