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教研论文 > 正文
“小说”驱动问题的设计

             辛小英

    驱动问题不是激趣问题,而是一个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问题。既然是核心问题,一定是基于课标要求的中心问题,是基于学习目标的重点问题,是基于考点设计的要点问题。

一、设计之我见

1.驱动问题的功能是驱动,驱动不是简单的激趣,不是要发挥激励学生学习的心理学作用,而是要发挥帮助学生通过掌握该问题进而带动学习其它问题的系统认知的作用。

2.驱动问题的设计不是对一个学习内容的全覆盖,而是要依据学习重点,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整合出一个涵盖学习内容的线索性或本质性的灵魂问题。

3.驱动问题是唯一的,是学案中问题串的中心问题。

4.对一个学习内容而言驱动问题不是绝对的,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

5.驱动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严肃的学术问题,也可以是活泼的生活问题,是一个专业问题,也可以是超越专业知识以外的通识性问题。

6.驱动问题通常是一个具有较强知识广度和思维深度的问题。

二、设计之我行

    我在完成《“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教学内容时,是基于如下考虑设计驱动问题的: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

个人的认知水平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差,对先秦文学和史学的了解非常肤浅,没有读过先秦思想原著。熟悉课本考点,了解过钱穆对先秦思想的解读认识,通识知识相对丰富。

    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二分科后的文科学生,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的名字熟识,知道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学过孟子和庄子的文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限,对艰涩难懂的文字选择性屏蔽。

    设计思路一:面对上课迟到的违纪行为,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并给出处理建议。

设计分析:

    一起到了激趣的作用,如此生活化的问题,事关自己,人人可思。二发挥了学科教育作用:学习的是历史,指向的是现实。三有利于完成教学要求:(1)学生谈出认识或建议,体现传统文化的烙印,明白了“百家”含义,意会了百家争鸣的意义。(2)要寻求有理有据的建议必须阅读课本熟悉主张,如此驱动了学生的学习,比较全面地知道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3)在明白了主张后,自然驱动学生去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进而深入到本册书的三维教育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总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四有发挥出学生主体、主动和教师引导、指导的作用。

设计思路二:百家争鸣的含义

设计分析:

(1)进行概念教学,学术味道浓厚,凸显学科教学实证性和严谨性;(2)掌握概念的内涵,知晓百家争鸣的内容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理解概念的外延即知晓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进而达成课标要求。

粗浅认识,抛砖引玉,共勉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