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不断有即将毕业的学生问我怎样做一个好老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绝非三言五语可以说得清,下面,我先从如何备好一堂课这个方面来谈谈。
备课不是对教材的复述和教参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
备课时应该做到:1.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熟记于心)2.写出详细教案,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把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和教学内容都写在备课本上,要注意分配好每一环节的时间,避免前紧后松;3.课前认真练习,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4.听听同科教师或师傅的课,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再补充和修改自己的教案,争取上好每一节课,从而建立自信心,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形成良性循环。5.每节课的教案后要有课后反思的环节,记下每节课后的感想,特别是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师傅或同课头的老师听你的课,一定要请老师们给你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这对你的成长非常有利。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优秀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自我的有效措施,其实许多名师就自觉地进行着这一行动,且收到显著的成效。课后反思实际上是一次避免教学重复的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的再备课,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过程,对于教师的备课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应成为教师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1. 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而是为了上课 ,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想好大环节也要想好每一个细微的小环节,甚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这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课堂教学的现实又总是与教案有些差距,有时甚至会出现很大的差距都是有可能的事。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备课时,只能对自己做到充分的把握而无论如何不能百分之百地估计到全体学生,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
2. 教师上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 教师上课前,再次熟悉自己写就的教案,一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课的有关内容,以打有准备之仗;二是为了熟悉讲课的思路与框架,避免无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并不等于背诵教案。熟悉教案不必花很大气力,只要把握住了讲课中的几个大环节,了解了讲课中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既不必亦步亦趋,不敢“越”教案一步,又可以超然“案”外,灵活地组织教学。熟悉教案不可死记硬背,而要灵活记忆。灵活记忆的方法很多,有图示记忆、线条式记忆、关键词记忆、环节式记忆等等。在这些记忆法里,以环节式记忆为基础,其他的几种方法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
3.备好课非常关键,它是以不变应万变。它是在需要时,随机做一些必要的补充,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向前推进。因为“备”,可以信手拈来,课也因随处生景而丰富,充满灵气,富有弹性。背是不管学生是否需要,时机是否成熟,必须生硬灌进去。结果,纵然是有价值的资料,也没开发出最大使用价值来。
4.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备课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