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教研论文 > 正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

王晓杰

    何为“问题生成”?我觉得,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思考知识,进而提出新疑问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有足够强大的教育智慧与学生的“知识生成”同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历史课的时候,就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我高中学习历史的一些心得:凡是不清楚的就及时将问题标注到书上或相关的资料旁边。待和老师进一步沟通后,我觉得我的知识量的增加是很明显的,更重要的是我在返回来做历史题的时候,思路会更加开阔和明畅。

    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点在于“问”。既然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问”字的主人指的就是学生了。我觉得,这种问题生成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所得出的问题,或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突然迸发的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是简单产生的问题,也不是任何一个疑惑都能变成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理念也指出,课堂教学不是封闭、静态、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生生之间开放、动态、多向的交流过程。师生间的教学就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获取不是靠学习者的被动接受,而靠其积极主动的建构。而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既要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又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在开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问题生成”必然在培养这些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到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对相同的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很多时候学生的看法不同于老师和书本上的观点,但闪耀着孩子思想的火花,教师应在给予肯定的同时鼓励其进一步探究。

    总的来说,课堂活动中的问题生成如源头活水,千变万化。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就能有效培养其问题生成与准确表达的能力;教师“见风使舵”,“移花接木”等回应策略,激活了课堂生命的潜能,也不断丰富了教师的课堂睿智。这样的过程,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