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教研论文 > 正文
“生本工程”下“学困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管理策略

   杨晋芳

    很久以来,“学困生”困扰着学生、困扰着老师、困扰着整个教育、甚至困扰着社会。

    而“学困生”的转化,也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教师烦恼,家长苦恼。要转化“学困生”必需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才能针对性制定转化计划。

    “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习惯上我们把对于学习不精或顽列不训的学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其它非智力因素: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具体表现类型有:

智力差这类学生反应慢,理解能力差,接受知识的速度慢、量小,时间久了,延误的知识越来越多,即使他们想学,也收效甚微。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能力较差,相对于他们来说预定的统一的机械的教育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态度差这类学生不明确学习的意义,对学习无所谓,总认为是老师、家长“要我学”苦劝后也无效,仍然“不懂事”。他们怕学、不学,受不了一点压力,能偷懒就偷懒,学习吊儿郎当,上课振作不起精神,对待作业应付了事。

方法差这类学生由于方法不当,使得他们的学习机械呆板、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际,基础知识难以融会贯通,更谈不上拓展与创新。对自己没有信心,越学越累,越学越差。

习惯差这类学生或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学习缺乏计划性,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能科学安排,凡事能推则推,当日事不能当日毕,丢三落四,往往在睡觉前或到校后才知道该做的作业没做完,只好匆忙应付,或垂头丧气,坐等教师批评。

品质较差这类学生有着叛逆性格或仇恨情绪,对周边环境和社会有一定的破坏性,他们或自由散漫、或自暴自弃、或玩世不恭、或拒绝合作、或屡犯校纪、或以身试法,大多有制造麻烦惹是生非的记录,根本无心学习。

对于这类学生,许多人都讨厌他们、故意疏远他们,甚至老师经多次教育没有变化后也可能放弃他们。但这类学生由于经历很多挫折,实际生活中抗挫折能力较强,工作后有些还颇有成绩。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我们没权利放弃身边任何一名学生,要给每一名学生多一点关爱,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如何能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转化,不能“死抓”。而是要为他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提供一些基础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学困生”转化,重点抓常规,做到“勤、细、实”。勤:经常观察分析、制定对策。细:及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知识水平能力高低等情况,越细越好。实:实实在在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培养一个好习惯,多讲解一遍知识点,多做一次家访,多解决一个生活上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最有效的办法是激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应及时发现,及时肯定,并加以鼓励,让差生找到成就感、归属感。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学困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学困生”转化案例

高194班,实验班。由于根据中考成绩分班,随着发展班内成绩出现参差不齐。

张波——活泼开朗,思维敏捷,热心肠有爱心,但不爱动手,自我约束能力差。高一入学以来成绩不断后退,起初我以为是高中课程需要适应,直到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都滑到470多名,我意识到我的管理出现问题。我拿她作为研究对象寻找解决办法,多次与其母交流,确定一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每天查其草稿本,根据其草稿本上的练习页数了解她对知识的落实情况,于4月10日开始实行,休息时由其母监督。4月25日进行其中考试,结果出来成绩令人惊讶,一下由月考时的四百多名前进到年级五十多名。孩子现在信心十足,积极准备期末考试。

通过这次尝试,我把班内脑子快但懒于动手,考试时考不出成绩的这些学生分组。结合家长的建议,与王泽瑞、田丰绮、张波、苗璐、何苗、郭晋等学生各签下协议一份。内容一:每周二、三分别拿自己的草稿本来让我检查,草稿本上内容不限,可以是语文的字词,可以是英语的单词,可以是数理化的公式,也可以是演算的算式等。内容二:空课和自习不抬头,对周围突发声音免疫,不好奇,“照顾”好自己的头等。内容三:对于有思路但无从下手写出过程的学生,要求每天数学、物理各一道例题,自己先写过程,再与书上对比寻找差距。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期中考试时成绩都有不小进步。期中考后号召全班同学都去做。通过细节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大收获,让他们找到成就感、归属感。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在转化过程中缺少耐心和有效的转化方法。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老师往往使用转化的方法比较单调枯燥(要么做作业,要么就是谈话),转化效果不佳。而效果不佳更使教师缺乏耐心,无心做这项工作,更看不起学困生厌烦他们,导致恶性循环。    

2、学困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有充满矛盾的,他们的行为表现也是反反复复的,所以转化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就能成功、完成的。转化学困生,全靠献爱心。

3、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有转化经验,更要有管理机制。    

    总之,转化 “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