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教研论文 > 正文
构建教育新模式------读后感

    加入课改潮流大军转眼已经过去了四个年头,作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我经历了从教案教学到学案教学到又把学案当教案的教学过程,我尝试着去改革,由于受学科限制,也出于对学生不信任的心理,我们在英语教学上没有大的改革和突破,尤其是学案教学对于我们来说更是流于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多地还是沿用了以往较成熟的学习模式,我自认为改革对于我来说进行的不够胆大,不够彻底。读了张卓玉副厅长的《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我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感悟。

    对于学生的管理,我们也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和捆绑管理方式。我们从初一开始就实行了小组捆绑制度,给学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我们无视了学生应该主持或参与设计、制定过某种规则;考察、研究过某种规则;批评、修改过某种规则,这种学生参与的经历的重要性我们忽视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也随着学生知识的参差增长,特别是到了初二下学期,由于个别学生出现了强烈的思想波动,行为习惯出现了松懈滑坡现象,学生对于小组捆绑评价也出现了“审美疲劳”,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在乎评价结果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管理评价跟不上,因此小组捆绑效果也不容乐观,我们更多地情况下,想到的是保守对待,能扭转的扭转,实在不行,也只好听之任之。我想,我们对于小组的职能定位不准确,拜读了张卓玉先生一书,让人对于小组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定位,小组是一个讨论问题、交流观点、质疑答案、补充看法、分享成果的学习组织;是一个共同做事的组织;小组还要不断的决策一些事情,让学生自己去表决解决和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治、团队、开放精神,这个过程应该是学生心智的打开过程,培养着学生对世界的一种积极地态度。我们应该及时弥补这种缺憾,让学生自己去发掘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制定自己的行为规则,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对于学生的学习,我们在思想观念上是否也需要改变,我们现在学生的学习,绝大多数局限于碎片化学习,虽然我们也在课改,也是用导学案,但我们部分学科的学案成了练习集锦,还有部分学科的学案成了对课本知识点的搜集,具体到我所带的英语,我们干脆放弃学案教学,我做到的是比以往更多地给了学生阅读与讨论的机会,更多地注意了落实情况,我的英语成绩较以往已经了一个新的突破,但我深深知道,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和技能的熟练运用,是为了应试效果。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无机会、时间去整体把握所学知识,也不可能做到去欣赏或批评的过程,也就不可能去创新,导致的结果是走向标准化答案,划一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有个性的思维习惯。这样的学习原来是纯粹的碎片化学习,这样长此以往,肯定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是否我也应该再次改变自己的观念,用整体化的学习理念来引导自己,通过阅读《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我知道了整体化学习追求完整的心智与完整的学习对象共同参与,追求价值确立、能力培养和知识习得的水乳交融。现在我校倡导的学案导学的学习方式正是迎合了整体化学习的模式,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以及学习任务的布置上要下功夫,我们也需要在展示的内容上下工夫研究,我们还需要加进学生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根据任务和目标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案,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和路线图,它是一种成长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整体性,体现了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先进思想。

    对于一些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我们也顾虑了很多,由于担心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导师制和组组通,我们就忽略了其积极意义,忽略了对于学生正面引导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许多想法和建议因此搁浅,在学习模式上我们应在细节上下功夫,在管理模式上我们应在学生自治上下功夫,在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上,我们是否也应该挑战自己的多虑?让我们对于新事物的诞生表现的更热情一些吧!

 

                                                          张秀丽

                                                  201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