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分析及2019年备考建议
马宏燕
考试内容的优化,考查方式的恰当,对于构造一个好的考试,实现命题的目的和意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Ⅰ卷整体来看难易适中,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多维度考查。试卷优化了内容和考查方式,对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Ⅰ卷关注社会热点,虽然选取的热点都是学生熟悉的,但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对于知识的具有考查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并且兼具价值导向性,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命题宗旨的要求。
从题型来看,客观题与往年相同,仍旧是12道题覆盖全部的四册必修教材,但不是平均分布。其中文化生活由1道变为2道,生活与哲学由往年的4道变为3道,其余两册维持稳定。主观题的呈现方式与去年保持一致,但开放性试题由上年的偏重考查文化生活调整为偏重考查生活与哲学,且分值由上年的4分增加到了6分,这是2018年比较明显的变化。
从内容看,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具体体现在
1.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试题以2018年宪法修改为契机,通过试题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宪法。例如全国Ⅰ卷第39题通过引导学生对宪法修改过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宪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助力学生增强宪法意识。
2.培养学科思维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的重要目标。全国Ⅰ卷第40题,以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不断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把握重大问题。
3.围绕学科主干,突出基础性考查
试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意在引导教师和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关注灵活运用,摆脱反复刷题、机械训练的沉重负担。例如全国I卷第12题,以表格形式考查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基础知识,厘清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表格信息量大且简洁清晰,便于学生比较。
4.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试题紧跟十九大精神,以反映国家发展成就的素材作为试题背景材料。如全国I卷40题,以我国在农村改革的历程和成就作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考生运用哲学和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素材鲜活、贴近考生实际,引导考生认同我国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取得成就的成就,领悟国家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增强文化的自信。
二、2019年高考政治学科备考建议
备战高考,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仍然是备考第一位,其次就是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研读考纲,夯实基础。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紧紧围绕《考试大纲》,注重深挖知识细节,做到核心考点必会、重点难点明晰。同时要对知识适度延伸发散,储备学科知识、社会见识和生活常识。
2.构建知识网络,建立学科的思维逻辑。一方面,以知识为线索建立知识逻辑;另一方面,以时政热点和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建立生活逻辑。要打破知识在书本中的界限,提升知识重构的能力。
3.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宏观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长效热点不可忽视,国际国内大事件会为题目设定提供素材;微观上,日常生活中的焦点事件和社会新风向、新变化都会成为考试命题背景选取的重点。每年政治非主观题的最后一题,必会有一问是开放类题型,往往以"提出建议"或"列举要点"等角度进行命题,历年来这一小题的分值为4分,但在2018分值由过去的4分提升到了6分,可见对这类题型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4.研究样题,规范答题。综合答题能力的长期养成具体体现在材料关键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培养、与教材中理论相对接的调动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最终规范化答题术语的形成。养成良好的的思维、阅读和表达习惯。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基本的应试方法、基本的思维、语言表达的层次性逻辑性也要加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灵活贯通知识的能力。
5.提升考场答题能力,进行限时答题练习。学会合理分配和规划答题时间,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方式完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