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教研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效优质课”的五个维度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效优质课”的五个维度

-----兼谈“高效优质”课后感受

李鹏举

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言,“高效优质课堂”的评判标准肯定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维度,但我想不管评判者的立场、观点、角度等有多大的差异,但总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知识真正落实了,能力明显增强了,情感和核心素养显著提升了。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以及近来一段时间一系列的“上课”,我看“高效优质课堂”的大体评判标准,不外乎五个维度:目标设计、课堂导入、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活动组织。

  1. 目标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性强,渗透“核心素养”

    这里的“目标”主要是学习目标,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特别是知识目标通过运用不同的词语“知道”、“明确”、“获得”、“理解”、“掌握”等就能判断出知识的重难点,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提高能力,培养情感,进而渗透“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在设计“三维目标”时,务必要考虑“核心素养”。反观自己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学案教学”。开篇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三维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具体、明确,尤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渗透“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明显。

  2. 课堂导入要精彩、简练,增强学生的吸引力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有直接导入,有复习导入,还有讲故事、看视频、听音频等情境导入等。我本人更倾向于情境导入法,因为创设新颖、别致、生动的情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吸引力,还有助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效率。反观自己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时政﹢情境﹢复习”导入法。结合政治学科要关注时政的特点,我在导入时,首先肯定今年我们国家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十周年,而九十年来建设了很多超级大工程,引导学生说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和人类首次登上月背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探月工程”,让学生在学习巩固时政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特别是后面提问的“这体现了财政的哪个作用”其实就是在复习前面的内容,通过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市场配置资源”。

  3. 情景创设要生活化,贴近学生,更要“一例贯到底”

    “无情境,不课堂”,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且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为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就是失败的课堂。创设符合时代气息、符合新课标精神,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无疑会成为新时代课堂的必备要素。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于从某一个教学环节或者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单独看可能也很精彩,但放到一起,往往由于情境与情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畅,甚至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反观自己本节课,在备课编辑学案时,跳出了某个教学环节、某个知识点的范围,从课堂整体甚至课程的高度来设计情境,注意情境之间的内在逻辑。我在本堂课中就是紧紧围绕“小张的创业故事”这个主题创设了系列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活动,让教学在活动中进行,这样就使得学生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了,使得课堂教学层层推进,不仅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内容,还彰显了课堂的逻辑魅力。

  4. 问题设置要层次化,严谨而又符合逻辑,尊重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获得,最根本的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而问题又可分为基础性的、拓展性的以及探究性的问题三个层次,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基础的只需了解的知识,我们主要搞清楚“是什么”就可以;而针对需要拓展和探究的重难点知识,我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清楚“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等原因和措施层次的问题。反观自己本节课,“展示任务”就是“五大问题”,而五大问题的来源就是学生自主课上发现的“共性问题”以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的整合,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情境化,情境问题化”每个情境后面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以及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等基础性的内容就只设置“是什么”的问题;对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优点、缺点”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就设置了“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做”等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做显然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规律,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5. 活动组织要多样化,创新教学形式,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我觉得二者的顺序和地位问题不能绝对化,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情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谁的作用更大一些。为了落实学习目标的相关内容,我们必然要采取相关的活动和形式,而活动和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活动;针对不同问题设置同一主体的系列情境以及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后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活动;学生模拟相关的角色情境和组织相关的辩论赛活动;学生表演小品以及相关的话剧等艺术活动等等。通过搞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的高度统一。反观自己本节课,由于教学内容多且理论性强,很多概念易混淆又很难理解,因此,本节课总体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相应就要多一些。与此相适应,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也比较多,还有在此之前,学生以“学案”为载体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上课小组代表的发言展示活动等。通过这些主要的活动,学生不仅落实了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在反思和交流中才能不断进步”,经过这几天的认真反思以及与优秀老师的耐心交流,我觉得这节课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有些概念以及相关词汇的解释和知识体系构建完全可以放在自主课上进行,从而减少展示课上的容量,进而有针对性地去完成主体情境下的重难点问题。与其说“任何一节优秀的课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还不如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经过这次一系列的“上课”锤炼,自己以后的课一定会上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