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教研论文 > 正文
议论文写作应注重逻辑思维训练

议论文写作应注重逻辑思维训练

                                山西师大实验中学 李向红

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以下两种情况比较突出:一是思路打不开,往往只朝一个角度、一个思维方向平均用力。表现在每段开头提笔就举例,不分详略地叙写事例,再用简单的一句话作结。后面每段依此类推,依样画葫芦,最后的结果是无例可举,写不下去,到了凑字数的地步,自己觉得写出的文章味同嚼蜡,寡淡之至,无法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二是写文章一味讲道理,板起面孔说教,正说反说,翻来覆去还是那些话,讲的都是一个意思,没有层次感,更无文章之妙乐可言。

  如何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积累素材,厚积薄发;另一方面则应在议论文写作中重视思维训练。现主要以一些经典文章和高考优秀作文为例,着重探讨怎样进行议论文思维拓展训练。

  一、以行文模式为纲,扩充文章内容

  (一)议论文的基本行文模式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递式)。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并列式)。

  3.总观点——分论点——总结(总分式)。

  4.引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结论(对照式)。

  (二)范例分析

  并不是说文章只写三段或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分出若干小层次,因此上面的基本模式可以转化为一些衍生模式。

  1.具体现象——原因概括——分层分析问题——必要性和重要性——分层解决问题

  《中国青年报》2013110日《与媒体良性互动应是执政共识》一文即用此模式,文章开头先写河南私人弃婴收养所的一场大火。第二段由有关部门的反应提出能力和态度两大方面的原因。第三段提出中心观点,并点题分析问题。第四段提出善待媒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五、六、七段分别从如何尊重媒体、良性互动和沟通机制三个角度解决问题。最后小结以事件的处理结果,与首段形成呼应,简洁有力。

  2.例子123+分别分析——原因概括——提出观点——分论点123+例子与分析——小结+辩证思考

  莫邪《雅与俗》一文即用此模式。开头三段分别以倪云林、张士信和《儒林外史》为例,指出其“雅得太俗”,接下来分析俗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人始倡,多人从风,雅便成了俗”。更进一步,以梁山黑旋风等人的例子证明“太俗成雅”;以阿Q为例证明真正的雅“出自天真,无心于雅”;以黄山谷为例,指出雅俗共存。最后小结,对“雅俗共赏”辩证思考,反弹琵琶,得出“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这一结论。

  以上提出议论文的写作模式不是以此限制学生的写作思路,而是先给出基本可行的思维方向,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灵活变通,不必墨守成规,胶柱鼓瑟,变则通,变化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二、以思维训练为本,提升文章深度

  (一)思维角度

  同一例子,思考方向不同,叙写方式也相应变化。可以指导学生就地取材,多维度运用课文素材,如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一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论:①人要有个性;②率真、自然是最好的品格;③真挚的情感来自细微之处;④赤子之心难能可贵。

  2013年浙江省语文高考唯一一篇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巧妙地将这篇课文素材运用于文中: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钩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此文将金先生的童心用得恰到好处,十分切题。同样的素材因思维角度打开,可以妙笔生花,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思维方法

  论证方法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之一。“文似看山不喜平”,论证方法的多样化,使文章富于变化。写议论文不仅限于例证法,还有喻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等。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很好的议论范文。文章把“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进行对比论证,也有梅兰芳、尼采等例证。而比喻论证最为精彩,第8段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设想了种种不同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第9段又以鱼翅比喻文化精华,鸦片比喻“精华与糟粕互见”,将“烟枪和烟灯”比作文化的旧形式,“姨太太”比作文化糟粕。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把一个枯燥的问题阐述得如此透彻,也只有鲁迅先生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写出。

  此外,树立假想敌反弹琵琶的逆向思考,转换角度和立场的换位思考,一分为二的辩证思考,也可以让文章“柳暗花明又一村”,越过写作瓶颈,使文章走向深入。

  (三)思维深度

  文章如何走向深入,还与思维深度密切相关。思维的纵深化表现在写作上,即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思考,以发展的、变化的、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问题。可以使文章进一步指向人生真理、哲理思辨、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精神、心灵、文化、文明及生活心态等方面。

  如2008年浙江省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感受乡村》最后结尾: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暂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文章从乡村的自然景物,写到农人种田的辛苦,最后能跳出这个“小我”的圈子,把乡村与国家、与中国历史联系起来,文章的深度得到提升,具有大家风范。

  2010年浙江省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最后将主旨升华为“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把社会现象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相接,使文章不只停留于种种现象的思考,而是鞭辟入里,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再如2012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优秀作文《光荣的荆棘路》最后一段: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文章将个人成败放在历史的长河中,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显得很大气。

  三、以议论说理为主,改变行文方式

  (一)举例方式

  议论文中的举例不同于记叙文的叙事,例子要为观点服务,就必须有所取舍,用得恰到好处。如2012《光荣的荆棘路》第5段是本文的亮点: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槃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何谈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这段文字夹叙夹议,独具特色,例子丰富;但点到为止,不必面面俱到,大段铺叙,择其一二,为我所用,即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同时,例后分析不可缺少,是点睛之笔。

  (二)议论方式

  议论文中讲道理只要改变一下议论方式也能写出情感,展现文采,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抒情性议论较之纯粹的说理更能打动人。如2012年《守得云开见月明》:心里种着花草的平凡人,必然也拥怀天地。我总这样想,这样的人,不焦不躁,不疾不徐,将他拥有的所有善意坦露出来,从容美好。也必有人怀着满腔的善意,为他的一方天地洒水锄苗锄虫,全呈现出愈益成熟美好的姿态来。这段议论不一味坐而论道,抒情性的文字兼用四字词和长短句,加上比喻论证,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

  又如,2013年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开头第一段: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声,渐行渐远,消逝不见。作者巧妙化用学过的诗词名句,形象生动地表明观点,对当下现实的不满,对童真渐渐遗失的怅惘,对成长中的困惑与思考,跃然纸上,引人深思。

  需要指出的是,思维训练要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可选择学生优秀习作或其他名家名作进行范文导析与模写训练,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修改完善,面批或当堂示例修改,让学生在构思行文时既有章法可依,又能打开思路,天马行空,笔力纵横。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只有解开思维的缰绳,思想火花才能绚烂绽放,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