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纳入思想政治课程评价的教学实践
曹晶
201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对于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针对当前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在实践中的困境,笔者试图探索将其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评价的路径。下面结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实践予以说明。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的教学目标设置,为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本课的目标设定如下:搜集关于我国网络综艺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能够描述网络综艺发展的成绩、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并能结合情境材料阐释市场如何配置网络综艺行业发展的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以及固有弊端;能够就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的两种对立观点进行辨析,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并能提出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的建议。从目标设定的层次上看,包括描述、分析、阐释、辨析等学科任务。
同时,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政治认同方面,认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树立制度自信;科学精神方面,通过呈现两难性问题,以观点辨析的形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素养;法治意识方面,明确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应树立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公共参与方面,明确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应如何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并能够为政府规范市场秩序建言献策,提升参与经济和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以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为引导的教学设计,为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境。
第一,选择议题,创设教学情境。根据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标准,确定了“我国网络综艺发展情况”这一议题,鼓励学生围绕网络综艺发展的成绩与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等重点问题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体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的设计原则。教师在组织议题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情分析提供关于该议题的相关探究路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指导。
第二,开展“活动型”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以访谈、上网、实地调研等形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如小组讨论及展示问题:各大网络平台为何纷纷投入激烈的网综市场竞争中?以图例形式说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有何优点?辨析式问题:对于规范市场秩序的手段是法治更重要,还是道德更重要?开放式问题:如果你是某网综节目的负责人,你将如何有序参与市场竞争?课上任务即引导学生置身生活化、内容化的情境中,运用前期搜集的相关资料以及教师提供的探究策略,共同围绕议题,分小组来主讲讨论、展示性问题,全班同学可以就辨析式问题展开自由辩论,就开放性参与式问题提出个性化意见。
第三,设计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表,强化过程性评价。其中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部分尽量采用描述性语言,以写实性记录的方式填写。教师评价部分主要通过学生关键行为表现,结合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观测点进行重点叙述。
三、以切近思想品德素质评价需求为原则的学习成果整理归档,为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提供可依托的过程性证据。
从评价内容上看,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寻求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内容的有机结合点,相互贯通。同时,教师在填写上面评价表格的过程中可参考新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四个等级进行写实性记录,协助学生自行选取能够反映其最高水平的过程性材料和学习成果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从评价所借助的形式上看,可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访谈记录、数据分析材料、专题调研报告、观点辨析过程性材料以及关于如何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及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性建议的小论文,发挥学生主动建构综合素质档案(或成长记录袋)的能动性作用。
从评价方式上看,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与思想政治课程评价同样带有内在性、潜在性的质性特征,因此很难通过使用量化指标进行等级评定的方式来实现全面而又个性化的评价。而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则是把评价置于学生校内外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在情境中考察学生的价值取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学生的发展潜能和生长力。因此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到课堂教学设计,再到组织课堂教学,最后到学习成果整理遴选的整个过程始终贯穿过程性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方式的选择,更是评价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