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效课堂“高原困境”
随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很多学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教育海拔”,也收获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有些是技术层面的,也有些是理念层面的,如果不能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突破高效课堂的“高原困境”。
答: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减负首先要进行导学案的转型。如何转型呢?应该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型,换言之,就是从习题本位向问题本位转。在高效课堂中,一些问题转化成练习题是很正常的,但不应该让练习题充满课堂。
能力本位就是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要与生命联系、与生活联系、与社会联系、与时代联系。换句话说,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落实能力本位的培养,学生就仅仅是在机械地读书、做题而已。没有课堂转型,学生的减负就缺少了凭借。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一定要硬性地限定导学案长度。在选择内容方面,教师既不要把教材上面有的内容直接搬到导学案上,也不要盲目地设计练习题。有些导学案,开篇就是预习题,中篇是展示题,之后是达标题,最后还有拓展题。这是非常错误的,会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
课堂教学要基于问题的解决,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类型的对称与匹配。问题有哪些类型呢?第一种类型是呈现型,呈现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第两种类型是发现型,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论证,得出最终结论;第三种类型是创新型,即多元结论和多元答案的问题。在很多导学案中,呈现型问题太多,发现型和创新型问题太少。
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两点:一是层次,二是精选。教师先要对问题进行层次评估,看看问题是否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之后,还要做到精选,精选的前提是教师充分了解掌握习题的各方面情况。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金海学校为例,该校教师选到导学案的每道习题,都是从多道题目中选择的,教师还要把备选的题目记录下来,接受抽查。如果其他学校也贯彻“多选一”的原则,有检查、有评估,相信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所提升。
导学案设计一定要经过科学的研究,确认哪些学科需要用导学案,哪些学科不需要用导学案。知识性的学科提倡用导学案,技能性的学科不提倡用导学案。比如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就可以考虑不使用导学案。
此外,减轻学生负担最根本的原则是:一堂课了断一堂课。课堂学习的内容千万不要过多地推到课前和课下,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就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否则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超载”的现象。
答:学习动力源于学生的会学和学会。如果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学习动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不仅仅是转变学习状态、改变学习愿望,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拥有成功体验,成功体验是确保长久学习动力的“法宝”。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扩大展示面,改变一个小组一个人展示的办法,逐步地过渡到一个小组两个人展示、三个人展示,甚至可以为每名学生都配备一块小黑板,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问题三:对学、群学、展示等环节中,怎样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又避免精力流失?
答:第一是限时。所有的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有倒计时。
第二是反馈。独学结束了,对学完成了,教师应该有具体的反馈,谁完成了、谁没完成,都应该明确。当然,反馈一定要简洁,不然会造成时间浪费。
第三是展示机会均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展示机会的丧失是造成学生精力流失的“罪魁祸首”。教师应该让学生时刻准备着展示,还要将展示的机会公平地分配给每名学生。教师指定学生展示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会让学生感觉不公平。因此,有些学校设计了一个“抽签筒”,让学生抽签,抽到的学生进行展示,将选择展示人选的权力交给了“运气”。
答:“培优”不仅仅是培养优秀的学生,而是应该努力让尖子生更卓越、中等生更优秀、潜能生有进步。“优”应该是一种期望,而不是某部分人的特权。
如何做到“培优”?招数有三。第一招叫作附加问题练习。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将一部分内容加上星号,建议哪些学生必须做,哪些学生尝试做,哪些学生可以不做。第二招是建立科研小组。每一个学科都要组建一个科研小组,科研小组的成员就是该学科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其责任是研讨、攻关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第三招是成立兴趣社团。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教师引导他们成立不同的社团,实现兴趣小组社团化、社团活动课程化、课程实施常态化。
答:提高导学案编写质量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横抓‘三要素’,纵抓‘五环节’”。
“三要素”指何时、何事、何法,即“什么时间”、“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很多导学案的通病是:用要求替代方法,用流程替代方法,用建议替代方法。实际上,好的导学案应该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五环节”是“标、学、展、点、练”,抓住了这五个环节,导学案自然也就更合理、更科学了。
此外,编写导学案时还应该注意3个方面:学科化,体现各个学科的魅力和特色;课型化,不同课型的导学案有所差异;信息化,尽可能多地用信息化手段对导学案进行呈现、补充、丰富、提升、拓展。
答:当课堂已经实现成功转型,离开导学案依然能够很流畅地遵循“预习—展示—反馈”的流程运行时,就可以考虑取消导学案了。一般来讲,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可以在第一个学期尝试推行导学案,第二个学期全面使用导学案,一两年之后取消导学案。当然,这只是一个常规性的建议,具体的实施还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其实,导学案是一个工具,关键还在于使用者,何时使用、如何使用,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答:教师要把小组牢牢记在心中:活动针对小组,评价面向小组,奖励突出小组。小组是很容易被遗忘的,当个别可以替代小组的时候,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降低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在乎“我”向在乎“我们”转变。以小组展示为例,小组展示一定要经过小组讨论,结论是集体的,而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当然,强调集体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抹杀学生的个性。
历史的指针再一次指向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如约而至。值此,让我们把深情的关爱和深厚的祝福献给人民教师,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教师,对广大教师提出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殷切期望,为广大教师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兴国必重教,重教必尊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转折的重要部分,教师节的设立,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尊重,体现了教师群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唱响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时代旋律。
在深入改革开放和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关心和尊重教师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把对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视提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和教师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指针。
风雨春秋,春华秋实。30年来,广大教师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背负着人民群众的期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默默耕耘,言传身教,勇于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些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教师、教书育人的模范,用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职业内涵,在全社会树立起了崇高的师德标杆,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以及全社会的尊重。30年来,我国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待遇不断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深入人心,教师日益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也是教育过程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在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今天,在攻坚克难、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新的历史征程中,教师的重要地位和奠基作用更加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更加凸显。肩负时代使命,实现宏伟目标,广大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徳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
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教师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价值观自信,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全过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
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承担着立徳树人的神圣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不仅要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更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教师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首先自己要立德。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具备扎实学识。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广大教师要成为一名知识丰富、业务精湛和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必须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以自己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具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育人是爱心的传递。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离不开仁爱之心。广大教师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改革创新,投身教育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辉煌必定属于人民教师,我们国家和民族必将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