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读书学习 > 正文
领导读书学习(十)

怎样才算是上了一堂好课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更注重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这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西方的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学就是让学生逐步摆脱教师的过程。”东、西方的教育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真是不谋而合,而且又是那么通俗,那么精辟!要达到“不教”和“摆脱教师”的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有品位的、精彩的好课,往往集中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堂好课究竟什么样?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但又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课都是相似的,好课各有各的精彩之处。

 一、众说纷纭的好课标准

下面提供各种好课标准,请大家分析、评判。

 1.有人说:好课应该清新自然,充满时代气息,留有思考空间。

(1)课要保持清新自然。一堂好课,不在于刻意制造什么,更不能做作,好比厨师烧菜,主要是菜能合人的胃口,味道好,大家吃了满意。好课也是如此,好课需要设计,但设计不等于作秀,一些另起炉灶的上课,往往是公开课,像演戏一样,这不好。教学应该像生活,上课就是过日子,一句话:顺其自然才是真。

(2)课要充满时代气息。上课应是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协商”、思维的“碰撞”。好课应有民众的声音、社会的声音、世界的声音,还有学生的声音,这种课堂教学,才会生机盎然。

(3)课要留有思考空间。教师讲话滔滔不绝,学生针插不进,这种课决不是好课。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没有个性与创新,留下空间,有时就是留下期待,留下韵味,留下创新。

2.有人说:好课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有效率、有意义、有智慧、有待完善。

(1)心中有学生的课。就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命的角度关注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有效率的课。就是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效率”:不仅对全班同学都有效率,而且一定要力求高效。

(3)有意义的课。一堂好课:至少要让学生学到一些东西;能力有所提高;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强烈要求,使学生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4)有智慧的课。一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定的结果,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有

师生的真情实感,充满师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教学资源的生成,又有教学过程状态的生成。有智慧的课,应该是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启迪的课。

(5)有待完善的课。一节好课无须完美,只求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这种课是属于常态下的课,有缺憾的课,不图热闹,不追求形式的课,对教师有感悟,对学生有启迪,因而是扎扎实实的课。

3.有人说:一堂好课要力求做到不忘“人”、善于“变”、突出“疑”、强化“动”、享受“乐”。

(1)不忘“人”。确立教学目标,必须目中有“人”。目中有人,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从而构建健全人格。“育才”先“育人”,一个认知能力发展较快的人,如果没有高尚的品质、积极的心度和坚强的意志,那是不可能成才的。

 (2)善于“变”。真正的“教材”应当是经过处理的。我们的教学应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聚合或取舍,摈弃简单重复劳动,努力开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再通过“变序、连线、采点、拓展、比较”等方式加以合理组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永远具有距离感与新鲜感。从而不断强化其深入钻研的欲望。

(3)突出“疑”。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疑问”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疑能激趣,疑能促思,疑能温故,疑能知新。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设疑,千方百计地将重点、难点、困惑点设计成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尤其提倡让学生提出问题,力求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思考、个个参与讨论的教学境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固然让人惊喜;“吹皱一池春水”也让人欣慰。只要有疑,都应积极鼓励学生问。“疑”是主体意识支配的产物,保持并不断强化这种质疑意识,随之而来的将是学生成绩的进步与提高。

(4)强化“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当体现在有足够的时间与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动”。课堂上的教师不应是演说家,而应是教练员,一个明智的教练员是绝不会越俎代庖,替运动员去跑、去跳,能力是练成的,而不是讲出来的;教师的责任在引导、点拨。要动得有效,这不只是外在形体的动,关键在于学生思维的灵动。这就离不开教师有数、有序、有机地安排活动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低效乃至无效劳动。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以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从容把握教学方法为前提。

(5)享受“乐”。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目标达成效果,也能沟通师生感情。课堂要非常重视创设乐教乐学的氛围。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广采博取,横向扩展,纵向勾联,寻求训练与兴趣的结合点。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培养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技能,也是创设乐教乐学气氛的重要保证。总之,在快乐的氛围中教学,教就成为一桩乐事,学也不成为负担。

乐教乐学,其乐无穷。

4.有人说:好的课学生能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师生都感到快乐幸福。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六个了”。

(1)讲了。主要指教师;讲重点、难点、疑点或困惑点。教师的讲,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焰。

(2)想了。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善于思考,关键是突出学生思维的碰撞。

(3)练了。主要指训题;教是教不会的,教要通过学生的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练有多种多样,可口头练,手练……

(4)评了。要体现师生、生生互动;要注重评为什么,评怎么样,评还有什么。在评的过程中,尤其要抓住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错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从而防止学生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

(5)笑了。师生情绪;有位教育家讲过,每课应让学生大笑三次。其实,这句话的真谛是课堂氛围要轻松愉快。

 (6)会了。学习效果;效果是最根本的,这是检验一堂可好差的关键所在。

      这种好课标准,简单、直观,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理解,对课堂的把握,对教学行为的调整。

5.有人说:好课可以概括为4句话。

(1)平平淡淡教:平淡不是平庸,而是原色、原汁、原味的解读,是本色、本真、本体的教学,是真心、真情、真诚的交流。

(2)简简单单教:有些教学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好的教学应该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有效的教学必须做到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现主体,理清主线。每一堂课必须精讲,就是讲精华、讲精髓、讲精炼。所谓“简洁为美”,其意就在于此。

(3)扎扎实实教:教学过程是学生思考过程、能力培养过程,过程有各个环节组成,过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有错要及时矫正,有遗漏要及时补上,有生成性资源,要充分开发。教学不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有时需要重锤敲打,有时需要以退为进。因此教学必须内容充实、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4)轻轻松松教:科学设计、营造氛围、讲究方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空中,愉快学习,聪明学习,轻松学习,高效学习。

6.有人说:好课贵在“三动”。

(1)课堂气氛要活——创设一个让学生“激动”的氛围。如:一个故事、一段幽默……

(2)学生思维要活——提供一种让学生“心动”的机会。如: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一次面红耳赤的争论……

(3)所学知识要活——搭建一座让学生“互动”的平台。既要钻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

7.有人说:好课应该是“四有”。

(1)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2)有情:课堂上缺少了情感,就像缺少了绿叶的枯树。

(3)有根: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就是无根的教学。

(4)有效:教学手段再先进,课堂气氛再活跃,学生笑声不断,但没有效率,这种课决不是好课。

8.有人说:好课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课。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真实认知过程为基础开展教学,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1) 让学生有根据地思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思考。

(2)让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从而扩展学生思考。

(3)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在冲突中强化学生思考。

(4)让学生高质量地思考——鼓励学生开展学习求助的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相互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会思,会问,从而成就学生思考。

(5)让学生充分(彻底)地思考——引领学生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一般情况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提倡学生学会反省思考,从而,完善学生思考。

9.还有人说:好课应做到“三个得”。

(1)教得有效。这里涉及到教与学的多重关系。

教大于学。教师教的内容,学生没有全部掌握,学生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效率比较低。

     教等于学。教师教的内容,学生能全部掌握,这种教学效率比较高。

教小于学。教师从教学规律、学法指导等方面下功夫,教师重在方法与规律性知识的引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继而学会举三反一,提炼浓缩。从而使学生不断超越老师。

还有没有效率(效率等于零),以及负效率的课。一课下来,尤其是一些复习课,学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甚至有些教师的教学有科学性错误,对学生进行误导,这种课的教学效率就是小于零。

总之,教得有效,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面向优秀生,更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让全班学生都学到知识,能力都有提高,而且力求课堂教学最优化。这种课才称得上是有效率的课。

(2)学得愉快。一堂好课,必须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学得有意义,有味道,学习有兴趣,有动力,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学习:会学、能学、好学,学得轻松愉快。

(3)考得满意。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轻松,最终还得在结果上体现出来。有些结果是近期的、中期的,有些结果是长远的。近期的结果往往是考试。考得满意,人们一般盯住初中升高中的中考,高中升大学的高考。如果中考、高考考得好,就能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老师满意、学校领导满意、地方政府满意……这些满意往往是功利性的,短期的,一阵风过后,就会随风而去。其实,人生也是一场考试,我们的最终结果,就是让学生答好这份人生试卷,让我们的学生尽快成长、成人、成才,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

……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法穷尽的。上面列举了多位教师自己心目中的好课标准,这些标准有相通、相融之处,也有不同的独到之处。

如果我们学习某一种好课标准,认真去实施,细心去操作,那么这种教法,仅仅停留在教学技巧的层面上。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照各种好课标准,进行有机提炼整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由此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教学特色,这就上升为教学艺术了。

 二、我心中的理想好课

或许有人会问:你自己的观点呢?你心中的好课标准是什么呢?你自己的理想课堂又是什么呢?

其实,我一直在琢磨: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是什么?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份权威杂志的分析,使我茅塞顿开:好课标准,因人而异。上好课是个永恒的话题,10年、20年、30年都可以争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谈论过什么是好课?说实话,好课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标准的问题,是可以随学校、教师、学生、学科、教材情况的不同而不同的。人家的好课标准,只告诉我们一个边界、一个界限,或一种思维方式。每一种好课标准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不能标准化、模式化。

如果一定要回答什么是好课,我的理想课堂可用三个层次来表述。

第一层次的理想课堂是三个统一:

教学世界、生活世界、生命世界的有机统一;科学性、生命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第二层次的理想课堂是三句话:

1.科学的课堂。求真,走进知识世界— 理解知识生活—钻进教材,超越教材—体现科学性;

2.道德的课堂。求善,融入社会世界— 提升道德生活—贴近学生,走进心灵—体现生命性;

3.艺术的课堂。求美,感悟主观世界— 体验审美生活—注重熏陶,展示魅力—体现艺术性。

第三层次的理想课堂是“三看”:

第一、从教学目的看——应让学生知识更富有、学习更聪明、人格更高尚。

第二、从教学方式看——我们的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去询问、去发现、去欣赏。

让学生去询问,询问是什么,询问为什么,询问还有什么;

让学生去发现,发现问题,发现真理,发现自己(能力和才华);

让学生去欣赏,欣赏知识的奥妙,欣赏知识的奇妙,欣赏知识的美妙。

在教学中,那怕是一首小诗、一个故事、一个构思,甚至一个细节,我们都可以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去询问、去发现、去欣赏。只有这样的教学,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成长。  

第三、从教学过程看——一堂高效的课、引人入胜的课、理想的课,教学过程应该是波澜起伏、错落有致、富有变化的。

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对话——语不惊人誓不休;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与春风不用媒;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小结——跃上葱茏四百旋。

我们的课堂,应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生命里不能缺少情感,因此,课堂生活也必然是情感不断释放、不断交流、不断碰撞升华的空间。

我们的课堂,应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信息、知识,都得到开放。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生命得以充盈,人格得以完善。

我们的课堂,应是一个智慧的课堂。活跃的思维、凝练的表达、共享的喜悦,让课堂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文化磁场。

我们的课堂,应是一个生活的课堂。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让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提升,真实、可信、充满情趣、充满价值。

我们的课堂,应是生命飞扬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充满着师生的生命激情和灵性,充满着美丽的情感和追求,充满着科学真理和生命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使每一个生命体在教学中激情涌流,才能建构起知识的大厦,促进每个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其实,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以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而言,每一次教学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的、具体的,也是综合的。

要上出理想的好课——

第一、必须善于学习人家的长处,内化为自己的,课上有人家的影子,但主要是自己的,有自己的风格;

第二、必须有效高效,重视张扬学生个性,而且能赢得学生认可或好评,就可以说是好课。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现实的课堂上,没有人能上出完美的理想好课,但我们不能为此而放弃对理想好课的追求。

如果我们把每堂课作为心中的理想好课去追求,心中的理想好课可以比作“1”,每次上的课能达到的境界就是“0.9”“0.99”“0.999”……

那么,尽管每一堂课,不可能完美,但你只要有突破、有亮点、有创意,就会向理想的好课接近了一步。

尽管每一堂课,你现在或许还比不上人家,但只要今天的课比昨天好,明天的课比今天的好;今年的课比去年好,明年的课比今年好,若干年以后,就会让人刮目相看,这时你的课,或许就成了人家心目中的理想好课。

回顾我们的课改历程,我们常在历史与当今、外国与中国、理想与现实、课堂与社会、基础与拓展之间徘徊,找不到恰当的黄金分割点、课堂和谐的平衡点、东西方教育的结合点。

讲基础,一抓就死;想拓展,一放就空。

原因是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思考还不够深入,实践还不够有效。

如何让学生学得又实又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确实需要花大力气研究探索。

可见,新课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必须要走下去,因为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有人说,教育的理想太诱人,教育的现实太寒心。

目前,我们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处于尴尬的境地:现实中的许多学校,奉行的是的考试(高考)主义(应试教育),统考、抽考、月考、周考……理想中的素质教育,即追求教育理想,两者尽管能够并存或共处,有时候却无法协调,结果往往考试(高考)主导了教育。

如何面对或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呢?

我的看法:我们只能在理想与现实间行走。仰望天空,肩负理想,用主要的生命为了理想,也应拿出一些时间来为了现实,踏实工作,教出特色。既让学生怀有理想,又让学生获得好分数。只要我们不仅仅在抱怨,而是勇敢地面对,努力为学生的生命增添绿色,那么,一切问题就有可能逐步得到解决。

教学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教师的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实践,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都能渗透全新的教育理念,都像设计一件艺术珍品一样去构思设计,那么具有千姿百态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一定能深受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