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读书学习 > 正文
领导读书学习(二)

泽州一中突破教学组织困境:“学簇”的力量

     泽州一中的课改词典里,有一个源于化学的概念叫“学簇”。学簇是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的基本学习组织。它遵循学生差异这一事实,把学班内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安排于一个簇内,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小团队。每个班由9个学簇组成,每个学簇有6名学生。与以往常说的学习小组不同,学簇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共同体,不只属于一个班级,更属于整个年级的学习资源,是打破班级授课制的重要手段。在泽州一中,“新型走班制”实现了学簇资源的最大化,扩大了学生之间学习交往的空间和机会。在这个组织里,学生不只是在学习,更是在生活,过一种可以合作互助的生活。

构建学生的学习圈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圈子里,学习同样需要在圈子里发生,在圈子里让学习从个体性走向团体性。泽州一中的圈子就是新型学习小组,它有一个新颖的名字——学簇,概念的变化实际上是理念的更新,新概念则支撑了新的课堂模式。

  校长李海勇说,小组是新课堂模式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元素,是新旧教学模式的分水岭。小组学习克服了碎片化教学的缺点,实现了由碎片化学习向整体化学习的转变。泽州一中把小组升级为学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学簇化。学簇是学校管理链中的“介观”管理组织,是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最高效的管理细胞,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健康发展的发展共同体、生命共同体。

  为了持续推进课改,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簇都创建自己的学簇文化。每一个学簇都有一个响亮的簇名,有愿景、簇徽、簇歌、口号等。这些有形无形的符号和元素把学生凝聚在一起,真是“花团锦簇、生命出彩”。

  交流、合作、探究是泽州一中课堂的核心理念,每个学簇在学簇长的组织下,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先进行自主学习,随后进行交流和展示,“新型走班制”教学过程中走班学簇积极展示,留班学簇提出质疑并适时补充,课堂上生与生、生与师、学簇与学簇,互动中不断提出的问题也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实现了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簇随时关注学程,不仅组织好教学也进行着对各学簇的评价。学生们在每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实现着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实现了展示中学习,质疑中提升,合作中共赢,实现着学习成长收获的最大化。

   为了对学簇的培训达到多层次、制度化、经常化,学校实行学簇导师制。每位导师承包1-3个学簇,除了各学部培训外,导师要不定期对自己所承包的学簇进行谈心、沟通或培训,提升学簇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培训的时间可以短但是培训的频次要多,每月至少4次。学簇培训的基本要求是:其一,学簇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如何用团队的力量教育人和改造人。其二,培训学簇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力,明确簇长的责任和作用,确实起到良好带头作用。其三,观察他们一周或一段时间以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导师的关怀和温暖,适时进行肯定、表扬、激励,让学生始终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其四,及时关注课堂教学行为,鼓励学簇成员积极展示,大胆质疑,关注学生的课堂晋级,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成长。

  学簇建立了值日制度、学习制度、自律制度、生活制度、活动制度、评价制度、反思制度。例如,学簇值日制度是指每天有一个学簇对学班学习、自律、生活卫生、活动等进行管理和评价,值日学簇内又设值日学室长1名、自律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学习委员1名、评价委员1-3名、活动委员1名。每一节课,值日学簇对其余学簇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簇展和室展时的展示度、参与度、PK度、规范度;小结检测中的检测时间、完成情况、正确率、思维导图使用情况等。根据一节课学生在课堂各环节的表现和学习状态,值日学簇给予1A3B3C1D等综合评价。各学簇针对ABCD等级评价,对学簇内各成员进行ABCD等级评价。每天晚自主自习最后10分钟开展学簇值日反思,先由当日值日学簇围绕教学和班级学簇化管理进行总结评价(5分钟),其一要总结成绩和亮点,其二要等级评价学簇,表扬好的学簇或个人,其三要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再由次日值日学簇进行值日演讲(5分钟),谈工作举措,说值日畅想。最后,在学簇长组织下,各学簇对簇员进一步评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做到课课有评价,日日有反思,周周有汇总,月月创最优,学簇化成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具体抓手和有效策略。

让学簇实现生命的联结

  在李海勇看来,没有学簇功能的深化,就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升级。所以,将学簇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深度发掘和利用学簇的力量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成为泽州一中的重要课题。李海勇将这一工程总结为“深度学簇化”。在深度学簇化活动中,泽州一中提出了“两家四不”口号,即学簇是学生的生命家园,是学生的精神家园;生命不止、学簇不离,灵魂不散、评价不休。这样的主张旨在把学簇从组织升级为一种文化、一个精神符号。

  采访中,李海勇这样诠释“深度学簇化”的意义:“学校的任何改革,最后都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因此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是改革能否见效的关键。深度学簇化是我们此次改革的基石,是其他改革举措的保障。”

  “学簇化”理念,即学校管理学簇化、教育教学学簇化。为构建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分享的平台,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最终落在了学簇这一组织细胞上,形成了课堂教学学簇化、学生评价学簇化、学习科研学簇化、学校管理学簇化、学生发展学簇化的深度学簇化内涵。

  学校的课改资料显示,深度学簇化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学簇划分科学化。学簇划分是学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学簇划分,必须充分考虑各组的人员搭配。依据“簇间同质,簇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簇,先根据学生基础成绩初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单科成绩等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实现学习合作与互助。

  二是学簇管理自我化。改革之后,泽州一中大胆尝试了“学簇自我管理”模式。每个学簇分别设立簇长、学科代言人等职务,每个簇员都参与学簇管理,激发簇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每日设立一个值日学簇,从纪律、文明到学习、卫生,对所有学簇全面管理,事无巨细,全权负责。此外,借鉴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师论坛”交流经验的做法,学校每月也定时举办“学簇长沙龙”,交流学簇管理的“金点子”,旨在促进学簇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学簇行为规范化。好的学簇同样离不开好的簇风。为此学校要求每个学簇必须拥有“三个一”,即一条具有积极鼓励意义的格言,一个充分代表本学簇个性化的簇徽和簇歌,一套严格细致、具有约束力的簇规。

  四是学簇评价整体化。泽州一中坚持把握“弱化班级、淡化个体、强化学簇”的评价原则。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学簇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学簇的失败。如此,学生学习与进步不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全体簇员荣誉的事情,簇员之间就会形成相互督促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学簇共同进步。

  校长助理李建刚介绍说,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也不再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而是以学簇为单位进行评价。以前学校组织一次月考至少要一周时间,现在因为学簇的存在,每个学簇抽考一人即代表这个学簇的成绩,这种捆绑考核使簇员之间学会了相互帮扶,荣辱与共。

  依靠严格明确的制度,学簇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学校的管理也越来越学簇化。“利用学簇化管理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同时提高管理效果。以学簇管理为理念,将各项考核和监督都进行学簇排列,减少了管理时间。”对于管理学簇化的作用,学部主任周萍这样说。

有故事的学簇

    泽州一中的学簇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组织,更是一个生活组织和精神组织,旨在把学生放在一个组织里实现成长。

  为强化学簇文化建设,泽州一中提出了“生命不止、学簇不离,灵魂不散、评价不休”16字学簇建设箴言。李海勇希望有一天,泽州一中的学子走出校园,虽然学簇编制已经解散,但这个团队已经有了灵魂,学簇给予他的已深深烙在了记忆深处,他们依然会有一个倾诉、合作、帮扶的生命圈子。

  高二乔布斯班的“求知簇”是唯一个拥有自己簇歌的学簇。这个学簇因为一名簇员是学校合唱团的团长,所以为整个学簇增添了快乐和活泼的元素。簇员郭琪欣说,“每天早晨走进班级的第一件事就是由簇长带领大家学习古文,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学习任务,因为我们这个学簇的古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弱。让我受益最大的是,以前在学习当中我总是怕别人超过我,不愿意帮扶别人,现在我学会了帮扶同学,也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周萍告诉记者,“情感”是簇员之间在相互帮扶中形成的强有力的心理支撑。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今年夏天刚刚毕业的0911班,有一个女生考上了二本院校,却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学费。她所在的学簇一起捐钱,将她送进了大学的大门。

  这也许只是一个个案,但足以彰显一种精神。簇员之间更多的心理支撑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1110班灵犀学簇簇员李亚楠说,“我们簇员之间的关系很好,一个同学病了,大家都会去关心他、帮助他,比如原本是轮流打水的,但经常都是男同学帮助女同学来打水,很多事情大家并没有分得那么清”。“以前在班级里总是感到很孤独,现在我们是一个簇,在一起生活学习,感到很温暖,在学习上先富带动后富,最终都走向共同富裕。”簇员秦元说。

  “即使几十年后,我们这一个战壕的战友,感情会一直这样好。就像我们李校长说的,学簇之间是生死不离的,就是离婚也不离簇。我们6个人,被这个簇紧紧联系起来了。”簇长范军笑着说。

  深度学簇化对学生心理有着无形的支持和积极干预,尤其是对高三学生来说,意义更是深远。我们可以设想:若干年后,可能学生不会记得所学习的具体知识,但一定会记得同学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学簇会沉淀出高中三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学簇的建设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我们已经探索的流动性学簇,可以打破一个班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同质化。我们正在探索的网络学簇已经发挥作用,学校开发的学习平台上,每个师生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可以加入到不同的学簇群、学班群和学科群,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教师、学簇之间可以实现无边界交流。”李海勇说,“总之,所有的探索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