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本工程 > 读书学习 > 正文
领导读书学习材料(十三)

推进高效课堂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学习和推广高效课堂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各学校都试图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高效课堂教学的典范。那么,如何把他人的经验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呢?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整体参与和分类推进的关系。学习推进高效课堂要结合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在整体移植或学习他校经验的同时,必须思考哪些经验是适合我们的,要区分学校类型,研究适合于各自实际的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推进策略,不能搞“一刀切”。

二是学习先进经验与提升或优化本地本校优秀教学经验的关系。既要很好地学习借鉴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吸收借鉴本地一些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把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精髓与本地本校的优良教学方法相结合,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把先进的经验内化为教学行为,做到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三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高效课堂不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内涵是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是用“满堂问”替代“满堂灌”,不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没有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要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

四是高效课堂与德育的关系。高效课堂必须依靠学生坚强的意志、刻苦的毅力,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互相帮助,要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荣辱观、助人为乐、坚强乐观、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五是全面提升与重点培优的关系。高效课堂的显著标志就是克服和转化后进学生,高效课堂不是补差的教育,而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六是高效课堂与海量阅读的关系。某校有一个活动叫海量阅读,每一年级的学生要读40本经典著作,要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还要搞诸多的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简单地看,这似乎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不大,但是通过阅读,学生知识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这些都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七是推进高效课堂与抓教研、形成校园文化的关系。推进高效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改革,要认真地研究教风、学风建设的策略,激发师生潜力,将高效课堂纳入学校校园文化,使学校都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让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让教师在良好的群体中得到熏陶感染。要努力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用各种先进的、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武装教师、引导教学,让教师通过学习与思考、反思与重建、实践与创新,真正将自己的行为与先进教学观念建立联系,自觉地把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追求。

八是常规管理建设与构建教学模式的关系。高效课堂必须要落实在常规管理中,好的常规往往潜在于成熟的教学模式当中。因此,科学构建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必须要规范教学常规,提倡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尝试对课堂进行模式构建,并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体现出更高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追求。

九是高效课堂建设与形成长效机制的关系。推进高效课堂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课堂,焦点在评价,但管理在校长。因此,推进高效课堂必须要校长带头、全员参与、科学管理、联动推进。推进高效课堂不能单靠教师,也不能单抓课堂,没有制度保障的课堂改革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推进高效课堂必须要从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管理、评价、教研、考核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制度,加强常规管理,构建长效机制。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石,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关键,以培植学校“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培植独特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评价体系建设为保障,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中国教育报》段生英2012.11.29)

课堂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统一

作者:余文森

学习是自主的而非他主的,这是现代学习观和传统学习观的分水岭

课堂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统一

余文森,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高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统一。

基本理念与基本性质

以学为基础。学习是自主的而非他主的,这是现代学习观和传统学习观的分水岭。“指导——自主”课堂要求学生凭自己的力量,自觉、主动、独立地进行学习:自主阅读、思考、质疑;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自主总结、概括、纠正、反思,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凡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都应让学生独立完成。

强调学的基础性、独立性,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学生文本阅读和个人解读的全过程;学生观察、操作的全过程;学生问题生成、提出、解决的全过程;学生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及里、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认知,特别是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应该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教师的教学及其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及其活动作为线索。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系统的、完整的、看得见的,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以教为导向。无论如何突显学的地位,教学中的学都是在教的干预和影响下进行的,没有教师的组织、指引、调控、激励、评价,教学就不成其为教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以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目标,任何一个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失任何一个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得出了“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把外在发展不断转化为内在发展,使知识和智慧共生。

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人的生动活泼的发展需要这两种发展的交替、转化和整合。

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眼前发展是指即时发展,它要求立竿见影,注重可测性和量化。终身发展是指面向未来的发展,它着眼于可持续性,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教师的教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智慧、精神、人格的成长与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可迫使、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进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是教学相长规律的体现,“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基本结构与主要特性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学潜能,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学生自主性超前学习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超前性。超前学习即学生的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指导——自主”课堂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阅读、思考乃至作业活动,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是对学生独立学习后的深化、拓展和延伸。三是差异性。从时间上讲,“指导——自主”课堂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从效果上讲,每个学生由于基础和能力不一样,同样的内容,自主性超前学习的效果和理解的深浅也不一样,这种差异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宝贵资源。

师生发展性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性:一是针对性。发展性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针对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自主性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二是参与性。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基础,学生通过超前学习带着自己的问题、困惑、思考、想法、见解和意见进入课堂,课堂真正成了学生求知和展示的舞台。三是发展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功能。其一,自主性超前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师生发展性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其二,课堂为教师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空间和时间、机会和平台,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一般模式与活动要求

先学环节。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最具本质意义的就是学生先学教材,离开了学生对教材的先学,任何讲解、提问和讨论都失去了针对性。我们建议,先学尽可能放在课内并给予时间保证,先学可以是在老师“教”之下进行的,也可以是按“导读提纲”的要求进行,还可以是完全独立地进行。

在先学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先学给予必要指导,指导要具体、明确,到位但不越位;对个别小组和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帮助;对全班先学活动的状况进行组织调控。学生的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积极主动、独立紧张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或操作;总结学会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概括不会的内容和未决的问题。通过先学,学生要达成以下目标:读懂教材基本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任务,独立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提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后教环节。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我们建议,分同桌、小组和全班三种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交流展示的内容和任务,要保证让所有学生在交流展示中都学有所得。在全班交流中,要特别重在交流不同点和创新点,这个环节也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和提高性教学的过程。

在后教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针对性地讲解,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和问题进行筛选和提炼,对后教活动的整体状况进行组织调控。学生的任务是主动展示,内容包括先学学懂的内容,个人的见解以及小组的讨论;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首先要“接受地听”,其次要作出积极的回应;积极互动,包括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和全班互动。通过后教,学生要达成以下目标:对教材获得提高性和深刻性的认识,解决未知和未决的问题,生成并探索有意义的新问题。

练习环节。课堂练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及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的不足。我们建议:作业特别是基本的重要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并当场反馈订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课业负担的灵丹妙药。

在练习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具有适切性和价值性的作业和问题,进行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反馈、讲评,对全班练习活动的状况进行整体组织调控。学生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练习,进行自我批改、订正和反思,小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问题。通过练习环节,学生要达成以下目标: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拓展或应用,巩固并活化所学知识。(中国教育报20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