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育作为一种简单而经济的方法,它试图在挑战旧的教育制度。它的基本思路是:从课堂切入,然后引发教育关系和师生关系的裂变,进而带动文化、评价、学校制度的解构,从而重构新的“教育学”。我还可以预言,伴随着“高效课堂”向“教育实验室”的升级,未来“教育”这一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均将有较大的突破性阐释。教育对学生将更多强调其在学习过程中生活的重要性,强调其作为社会成员行为的重要性,这一切的总和,构成了教育的内容,也构成了他的知识、性格和精神。
什么是机制?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造机会”,简称“制机”。
高效课堂评价可称为“以学评教”系统。其实,在选择任何评价之前,我们都必须思考:为何而评价、谁是评价的主体、如何评价?
何谓“以学评教”?简单说,就是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成功、学习状态。既然高效课堂作为一个“教育概念”被提出,则“以学评教”不仅指“教学”一项,它包括教学、生活、文化等“教育内容”和“教育范畴”。
以学评教的主体是学生,内容则是通过对与学生相关联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性评价指向于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打压和惩戒,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进而改变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模式。
以学评教还可以延伸为“评价权利下移”,即把评价权交给下一级别。比如对一所学校、一个处室、一个班级或者对某个具体的人物的评价,可以这样尝试:教师工作由学生评价、中层工作由教师评价、领导工作由中层评价、教育局工作由校长评价。
以学评教系统在教学管理上可理解为学生自主评价系统,即“学生”评价教师、以“学习”情况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在学校管理上可理解为教师自主管理系统,以教师评价领导;在文化建设上可理解为学校文化自觉系统,即以所有人的发展来完善组织,形成良性的发展生态。
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学习管理、心理管理(情绪、情感)、学生活动管理等。一般建议是“把学生的事情交由学生”,即由学生成立三大组织——学管会、学生会、学生代表大会。学管会是学生学校管理委员会的简称,旨在尝试把学校交由学生来管理,学校每周任命一名学生校长,并郑重颁发聘书,学生校长然后自己组阁;学生会是真正基于学生问题处置的机构;学生代表大会则是一个负责监督学生会执法,并出台相应管理“法律”的机构。传统的对学生管理的要么过于刚性,要么又过于柔性,刚性和柔性都缺乏“理性”,以学评教管理主张重视建构师生生命的秩序感,并以此形成自我内在的约束。学校管理不是出台多少“规定”,而取决于是否能触动灵魂。
包括教师角色管理、人格管理、行为管理、道德管理、教学管理等。一般建议是“让教师知道自己是谁”,即在激发教师的生命自省的同时,在校长的引导下,成立教师三大组织——教管会、教代会、生活委员会。原则同样是教师的问题交由教师解决,如教师的评价、升级、加薪、评优等统统交由教师组织。教师管理的核心在于“相信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教管会是指教师学校管理委员会,它与学管会成并列关系,两者有交叉,但各自独立运转;教代会是指教师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常设组织教代会负责出台学校管理的一系列文件、规定并交由教管会实施、执行;生活委员会是指引领教师丰富的教育生活,生活委员会一般要求教师,最好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用自己的名字成立并命名个人的俱乐部,这显然对教师的成长提出了要求。
学校的一切时空、一切的环境、设施、一切的课程、活动都应该是服务于师生的生活和精神需要的。好的学校能让人倍感亲切、流连忘返,而不是让人紧张、压抑、窒息,学校里的每一个生命体都应该成为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是一个和谐的“小生态”,但它首先应是一个纯净、温暖、向上、慈悲、善良的“个体”。
好的文化如同日月,无私而永恒。学校文化自觉的核心源自于每个人的“修炼”,源自于组织带给每个人的影响力,源自于组织的领导人他的境界、格局、高度。从这层意义上说,校长有时候就是体制,也是文化本身。校长决定了一所学校的高度、境界、品味,决定了办学方向和教育的未来。校长必须保证在办学思想和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知人善用,深谙管理之道,传统的管理可能是需要校长具有传统的手段,而现代管理对校长的要求是他必须学会“交心”,即把自己完完整整地交出去,以心换心,而不是耍计谋、玩手腕、用兵发。
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测验、自评。评价内容包括在学生层面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等;在教师层面包括: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成就、课堂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学生表现等。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而高效课堂的教学评价,依照“以学评教”原则,主张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目标”,把“教学过程”转化成“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学情”来加以评价。
何谓学情?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态度以及学习难点等。学情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的出发点。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评价实现了两个转变: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为过程性评价为主,变传统的评价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评价学生的学为主。
1.从过去以评价教师的讲为主到现在以评价学生的学为主
教师方面:课堂上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此外,还要评价教师的备课情况,是否按照上述标准备课。
学生方面: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具体的操作是“三看”: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
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
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
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注: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有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高效课堂的评价是基于“以学评教”来建议的,旨在教育“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也有人总结是“抑教扬学”、“师退生进”。它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
尤其是课堂幸福指数,它要考量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存在状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关注永续发展;从关注个别人的发展到满足团队的发展需求;从关注达标率到关注情绪、情感和精神;从要求承担到关注担当;从教导式管理模式到关注自主成长模式。任何有意义的成长都必须基于自主,基于信任、尊重和发挥。承认价值和发挥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①围绕“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个建构评价体系。
②校长是课改的领头羊。在课改中的责任什么时候都应该比教师的更大,而不应该一味把不改的责任归于教师,不明确这个关键,课改很难推进下去。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就应该发挥出领军的“羊群效应”,否则校长就会成为课改最致命的“短板”。
以学评教首先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以身作则,揪住课改,建构评价。评价的核心是明辨是非,统一“好课”的标准。
③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这当然是仅指实然目标,加上应然目标,应补充为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课才是好课。
④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陶行知先生把世上的先生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结果把学生变成书架子、纸篓子;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但学生仍是被动状态;第三种是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他认为,第一种最糟糕,第二种不好,第三种最正确。
⑤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什么教学的前提都应该是“目中有人”。那么,重视学则必须首先重视对儿童的研究,离开了对“学生”的研究,“学”则成为无稽之谈。从诸多的论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第二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的;第三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第四每个学生都有潜能。
5.教师要“少讲多学”,力避“表演”,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替代学生的学。
6.评价先行。先建评价,才推行课改,评价是武器,是指挥棒。
7.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并敢于与学生“同学”。
9.高效课堂制度建设。包括课堂督察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反馈会议制度、树优促差制度、奖励晋级制度、管理评价制度等等。当然制度并非越系统越好,相反,我们主张要删繁就简,力争人人能评价,要注意“少与多”、“点和面”、“简与繁”、“粗与精”的关系。高效课堂的评价系统重在督导。比如领导干部要能上出“指导课”,中层或者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一般教师要上出“过关课”,力争人人达标、个个过关。具体一节课的评价流程,一般情况下是先由学生当堂打分,然后结合“验评组”评分,两项相加得出评价。
10.高效课堂的评价即时、公开、透明。除了要求领导要带头上课外,还要求全部“下放”班级搞承包责任制,担任班级课改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每天要至少召集一次“课改舆情分析调度会”,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拿出限期整改措施。倡导问题不过夜才“即时性”处置机制,而课堂评价一旦有了结果,要在第一时间“透明”,既面向全校师生“公开”。
11.上课就是进修。教师的成长在课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师首先是学生,兵教兵,兵教官,兵强兵,兵强官,教学共进,师生相长。
12.“捆绑式”团队评价。高效课堂的评价以团队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尤其是注重研究发挥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三大组织的作用。高效课堂的班主任属于“中层领导”,他对自己负责的班级有自由选择任课教师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