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新时代教育新征程
“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新时代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于11月15—16日在上海金山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新时代教育新征程》的主旨报告。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今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次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意义重大。开启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作为、新篇章,是重大战略部署,指导着今后我国的教育发展。
这次教育大会有许多特点——
一是,大会规模小、规格高。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工作会议。会议表明教育事业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内部事务,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全社会都要关心重视,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都要把教育放在议事日程上。这个讲话对动员全党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将指导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
二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次集大成的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学校,与师生座谈,在各种会议上对教育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这次讲话是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新形势,全面论述了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方针和实施策略。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是,把教育的重要性提到无比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教育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意义,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第一次把教育提到如此高度。突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担当,实现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为强国培养人才。
四是,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
就是“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这“九个坚持”全面充分地阐明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办学的方向、发展的道路,以及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等。这是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开辟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为今后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核心思想是论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全面提出了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全面阐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内涵和要求。对教育方针有了新的提法,加上了劳动教育这一项。
加上劳动教育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更完整。虽然我们的教育方针历来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近些年来,大家把劳动教育忽略了,不重视了。使得我们的孩子不仅不会劳动,而且不懂得尊重劳动,不懂得尊重劳动人民。加上劳动教育,既体现了全面发展的完整性,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特别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理想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课堂教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主渠道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
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因此教育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变革而引起的社会经济的变革。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变革的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已大大不同于上一代人。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方式也必须改变。现在大家都讲未来教育,都讲要面对互联网、人工智能。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不会变的。
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教育。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全球性、个性性。它改变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生态环境,改变着教育形态、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方方面面。这种变革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说颠覆了整个传统教育的观念。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这种变革,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对新的科学变革可能认识得还不够。信息化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全球性、个性性,这几个特性在我们教育里面还不够,我们信息化进入学校还没有到深层次。
互联网、人工智能会引起教育手段的重大变革,但最主要的变革是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最根本的变革还是把“老师教”、“老师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学”,“学生自己学习”。学校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未来的教育变革不光是技术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在观念上进行变革: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学校教育的变革主要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
要把课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为什么?因为:
第一,课堂是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
第二,课堂是集体学习的主要场所。
第三,课堂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堂教育有教师的引领。
学校教育的变革主要发生在课堂上。不能说因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放弃课堂教学。不过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满堂灌、只练习不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
举几个例子。
一个华裔美国孩子,写了几本书:《我在美国读中学》初中卷、《我在美国读中学》高中卷。其中有几个典型的例子。他写道,他本来不爱艺术课,但老师对艺术课的组织方式把他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于是开始热爱艺术课。
菲格的老师说:“在这一学期的艺术课里,我们主要是学习传统的与现代的绘画艺术……我们当然要做自己的艺术作品,但是也要学习著名艺术家的画和他们的绘画方式。然后使用他们的艺术风格来创造我们的艺术作品。”
然后老师继续说:“但是我不会讲著名艺术家的知识,而是让你们自己去调查研究这些艺术家,找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介绍他们的代表作品与他们的流派,然后给我们全班同学做一个报告与表演。报告的同学要为全班同学布置作业,作业需要按照所报告的那科艺术作品形式来完成。”
于是每个学生选择艺术家,每周有一个学生介绍他选择的艺术家。
另一个例子,高中的历史课。老师布置一个大型历史作业《历史文体组会:1898~1945》,让学生两个月时间完成10种文体:1.历史事件表;2.讣告;3.颂文;4.历史人物专访;5.电影评论;6.书评;7.史评;8.画评;9.假如历史可以假设;10.献辞。
这个孩子选择的是东方战场,历史人物选择的是陈纳德,颂文选择的是宋庆龄。
为此,学校的建设首先要把课堂教育建设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每个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个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也有负面的东西,有些不适合孩子看的信息,或者有些垃圾信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个学生。
校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育的建设上。课堂教育的建设包括课程的整合、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研究、全校老师的成长等。校长要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
校长的领导力就表现在有没有改革的勇气、有没有整合课程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能力把全校老师结合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要有共同的意愿、积极的态度、创新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大家团结一致地办好高品位的学校。
为此,校长要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以课堂为主战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教师的成长
关于教师的成长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三个境界。就是王国维讲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师的成长还要五个修炼
第一个修炼意愿。你要愿意做老师,你不愿意做老师,你怎么能成长?首先要愿意做老师,要把老师的职业认识清楚了,老师的职业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老师这职业是面对生动活泼的孩子、正在成长的孩子,这是任何职业没有的。医生针对人的疾病生理,老师是针对孩子的灵魂。
第二就是锤炼。你要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我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符合教育规律?哪些行为不符合教育规律?新教师要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也不能保守,即使是特级教师了,还要学习、进步。
第三就是学习。包括老教师也要不断去学习,因为时代在变化,我们到了新的时代更加需要学习。
第四就是创新。学习以后要创新,要改革。
第五就是收获。前四个都做到了,看到孩子的成长,就得到了幸福,老师的幸福就在这里。
只要学校坚持党的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坚持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充分认识儿童的潜在能力,学生的能力比我们老师还要强,对课程的理解、教材的理解,有的比我们老师还理解的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就能够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