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风范 > 国旗下演讲 > 正文
导师引导 深化课改

导师引导,深化课改

郭峰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导师引导、深化课改》。自我校2011年实行课堂改革以来,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校如何进一步提升课改的质量和效果,成为课改的当务之急。再加之,当前的许多中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教育问题,如全员德育的缺失、价值观引导低效、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发展的不良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山西省教育厅张卓玉厅长,在一次讲话中,指明了课改深化的方向。他认为,实行小组导师制,不仅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还能够促使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即由班级管理向小组导师管理过度。可以说,小组导师制已经成为未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那么何为导师制呢?是指几名学生组成小组之后,选择一名老师作为其导师,导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业、思想、生活、心理等各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搭建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平台,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使学校教育生态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而我们学校采取的学生成长导师制,采用双向选择模式。具体说,就是根据学校需要,每学期开始,结合学生意向和教师意愿,选聘学生成长导师,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经学校批准聘任并与学生签订协议书。聘任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可连聘连任。每个聘期结束后,学校将全面考核导师,并做出相应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对我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第一,将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积极的人格特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二,以小组作为导师制实施的基础,可以更有效的构建“学生社会”的单元教育模式,使得学生能够逐渐的融入自我管理的惯性中,通过主动、积极地参与小组管理和班级管理,明确自身的角色,对于培养责任感和管理、合作能力和领导力的意义重大。第三,将会拓宽德育的实施途径,使更多的老师参与德育,实施个别教育,开辟了以生为本、关注个性的新德育途径。第四,也会增强家校的沟通联系和教师的成长。教师作为导师,对社会、学生和家庭有了更深的了解,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相信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之后,一定会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其他力量,更加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真正形成“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