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传统节日 弘扬中华文化
马宏艳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国母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周易》有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两天前,我们刚刚过了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纷纷系上五色彩绳期望平安健康,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粽叶的清香。可如今,传统节日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是忙碌喧嚣中一个难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娱乐?是应接不暇的宴席与觥筹交错的应酬交际?抑或仅仅只是一年之中粽子在这几天最好吃?我们过着节,却并不了解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我们吃遍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却未必能联想起那位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的爱国大臣—屈原。传统节日似乎在渐渐淡化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庆祝传统节日不仅是延续一种风俗习惯,更是对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我们今天过传统节日,根本意义在于对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中华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强劲的历史记忆。尊重历史,牢记过去,社会才能正道前进。这才是传统节日对当今社会真正的意义所在。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是要靠我们这一代人一脉相承,靠我们星火传递。在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的转变中,科学可能不再完全沿着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时期确定下来的路线前进。1985年英国天文学家抄里斯认为:“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比利时化学家普里高津说:“新的自然观将把西方传统连同它对实验的强调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发的自组织世界观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历史转折时代的传统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可能会获得其生命力。当然,这种可能需要我们的创新,我们需要在创新中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用创新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又将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台?
美国用肯德基推广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将两百多年的美国历史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日本、韩国等国民族单一,文化也没有呈现多样化,但是他们善于在自己的影视作品中添加本国传统文化,通过影视媒介很好的弘扬了本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文化宝库,没有理由不跻身世界的前列。
“历史是逝去的无法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是生于人类之始并可进化永生的。”同学们,我们应该走在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队伍的前列,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抓住契机,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知识,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并取其精华,主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