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人:高419班 段浩川 高422班 张鑫月
今天我们起笔一封跨时代的书信,寄给在1931年那个黑暗夜里挣扎的同胞。
亲爱的先辈们:
见字如面。
九十四载光阴流转,这声音却依旧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历史的闸门——我仿佛看见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北郊柳条湖的火光映红了您含泪的眼;看见东北军将士被迫离开黑土地时,您攥紧的拳头与无声的哽咽;看见十四年浴血奋战中,3500多万同胞用血肉铺就的道路,从苦难延伸向黎明。这段用血与泪刻下的历史,我们怎能忘记?又怎敢忘记?
您曾说“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您化作燎原的星火:杨靖宇将军胃里的棉絮与草根,是民族不屈的脊梁;赵一曼同志留给儿子的遗书,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的赤诚;赵尚志率队冲锋的身影,是“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担当。他们的精神,就是永不熄灭的民族之魂,是我们在历史黑暗中看到的最璀璨的星火。如今,我们成立了“星火”宣讲团,正是想让这簇精神的火种,在新时代依旧烧得炽热——您看,一点星火仍在燎原,一种精神正代代相传。
您曾梦想“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生活在先烈们梦寐以求的和平年代,时代也早已为我们划定了新的“战场”:它在科技强国的实验室里,在乡村振兴的田埂上,在文化自信的讲台上。而我们的“使命”,正是将您未尽的报国志,写进每一个平凡的日常:
当我们在灯下解出一道难题、掌握一个新知识点,是在为“科技强国”积累资本——这是我们对您“工业救国”理想的回应;
当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向师长躬身问好,是在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这是我们对您“天下大同”愿景的践行;
先辈们,如今请您抬头看:这盛世,如万众所愿——高铁飞驰于山河,航母游弋于深海,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稻浪翻滚。这一切,都是您当年用牺牲铺就的路,是我们正用青春续写的诗。或许您会问:“这代青年,是否还如你们当年般滚烫?”请放心——我们正告别“佛系”与“躺平”,拒绝“安逸”与“懈怠”。
国旗下的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把“九一八”的警钟刻在心里,把您的期盼扛在肩上:未来,我们定不负所托,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纸短情长,言不尽意。唯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