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园丁之家 > 个人创作 > 正文
数学课改需要平常心

张灵凤

    数学课改需要平常心。我认为,这是由数学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数学是启迪智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数学教育是使学生成为善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的最佳途径。但思维和智慧的发展、素质和修养的炼成是一个漫长、曲折甚至是需要反复的过程。因此数学课改必须要有平常心,要有面壁十年的耐心和韧劲,要有长期的积累和提炼。

首先,用平常心看数学的育人功能。新时期的课改,对数学教育目标问题的大量讨论,深化了认识,启发了思想,但令人眼花缭乱,让大多数教师摸不着头脑。数学课程的最核心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的两个基本点是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命根子。

新课标理念不仅关注知识的结果,更强调的是要“关注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避免直接就定义讲定义,而应更多地从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维情景。

其次,用平常心看待课堂教学。课堂上,平平淡淡才是真!把数学教好才是硬道理!重要的是,我们应认真想想“什么是数学?”“我教的是不是数学?”可以肯定地说,“教解题”不是“教数学”的主要任务,整天想“这个题目怎么解”是方向性错误。教好数学的前提是教师自己理解好数学。有人可能会说,教材中的那点东西都能倒背如流了,我怎么会不理解?但理解有“形式”和“实质”之别。例如,大家都熟悉数学归纳法的形式化表达,但为什么叫数学归纳法?这里的“归纳”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把数学归纳法教得准确、简单、明白。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其衡量标准不应该是知识内容是否教授完毕,而应该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否有所提升。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应该是每一个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还课堂于学生,多给学生“悟”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适时的点拨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