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园丁之家 > 个人创作 > 正文
德育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体现

李向红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纵观高中六册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名作名篇都是高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材料。

一.教师以身垂范,为人师表

在文言文教学中,为避免枯燥,教师范读、范背来激励学生读背的兴趣。教师充分利用范读范背的形式来运用声音,使其感染学生,并训练学生诵读, 范背则直观地将教学的要求由学生的单向参与变成师生双向参与,无形中将师生的关系置于平等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减少背诵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才会完成大纲规定的文言文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要求。这样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这样.为人师表能对学生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是寓德于文成功实施的基础教学中。

二.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进行德育渗透。

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这里有春秋战国时代的蔺相如、屈原;有近代的谭嗣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等,构成了光彩夺目的爱国主义人物画廊。将这些爱国形象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秉爱国之志、走爱国之路、***国之人。再如《归园田居》《饮酒》中作者向往田园、陶醉自然的情怀;《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的刻苦学习精神;《项脊轩志》中表现的浓浓亲情等等。

三.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受到教育。

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过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我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组织排练,上课时表演。表演时学生基本都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渑池会”表现蔺相如的勇敢, “廉蔺交欢”表现蔺相如谦以待人.以大局为重, 表现廉颇勇于改过。 而学生也在这一分析中,学习蔺相如不以功大位高自傲,学习廉蔺两人赤胆忠心,学习蔺相如在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除此之外,像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烛之武退秦师》等,都可以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四.积累名句时渗透德育

在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有许多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例如讲解《离骚》,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体的文体特点,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理解屈原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名句,理解屈原为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讲解《劝学》,学生铭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些名句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能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文言名句是我国古代人民思想精华所在,它意蕴深长、富含哲理。我们如能对所学过的文言文名言名句积累及归纳,写作时信手拈来,虽然是大家熟悉的,只要用得恰到好处,一样会不同凡响。

五.渗透时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由于文言文距我们的时代远则两千余年,最近的也已有大半个世纪,这些作品必然会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因而,教师要冷静、客观、科学、全面地理解、认识、分析、研究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例如:同是爱国,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下就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差异性。一是“国”的概念问题,处在列国分立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蔺相如、屈原的爱国,就很难与我们今天的爱国同日而语。二是在漫长的中国中世纪,长期的中央集权统治,君主与国家几乎是同义词,因而过去时代的爱国与忠君便难以分辨了。三是爱国之心古今或许无甚差异,但究其行为却古今霄壤。四是旧时代的爱国者在国破君亡或爱国行为受挫或失败之后,往往采用杀身成仁来自我了断,从表面上看是至死不渝,究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封建主义的名节观念。如屈原的身投汩罗,荆轲的"士为知己者死"等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和行为,正确认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结合运用,让文言文思想精华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六.用“随笔法”德育渗透。

所谓随笔法,就是学习一篇课文后,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启发、感受写在日记本上,以促进自己思想认识的提高。例如学生学习《寡人之于国》之后,教师就孟子的政治思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谈到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民贵君轻。这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那种封建人治社会里,所谓“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是不切合实际,因而也是无法实现的。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其理论基础是他的“性善论”,“性善论”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也有学生谈到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民富才能国强。要想使百姓富裕,必须休养生息。朱鎔基总理在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一语中的。还有学生谈到,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十六大被全世界瞩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的目标。孟子所描绘的社会蓝图已经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四化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