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园丁之家 > 个人创作 > 正文
高三政治复习攻略

李鹏举

    进入高三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异常紧张,面临的考试压力陡然增大,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深入地进行政治复习呢?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把握知识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有些学生思想上有一个误区,认为“高考重点是考能力”,因而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们应该明确:高考要考查的能力归结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离开基础知识,能力根本无从谈起。据有人统计,高考政治试卷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大约占到70%。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高考成绩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基础知识成绩拉开的。因此,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做到“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即以《高考说明》或《考试大纲》为纲要,以课本为根本,打牢基础。对于每一个要考的知识点,我们都要把它逐一弄懂、记住、理解了。

二、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体系

    有的同学答题时思路很窄,答得知识不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结构掌握得不好,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要么彼此孤立,要么比较零乱,知识没有系统化、网络化。因此,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逻辑结构或内在联系,使每一部分的知识点都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网络有大有小,小到每一课内的知识联系,大到各课之间知识的联系。例如我们在复习“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时,应该回忆“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和优点”,联系 “市场经济为什么离不开宏观调控”,然后再复习“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手段”,这样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关键点,按内在联系把上下相关的知识点串连在一起了。再比如,我们在复习“政府的职能”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要搞清楚“政府的职能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职能”,然后再探讨“为什么政府要履行这些基本职能,最后再进一步追问“政府应该怎样履行这些基本职能”。这样以“政府的职能”为关键点,通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就把这一课两框的所有知识点串连在一起了,真正做到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了。

三、注意比较,加强易错易混知识的辨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进步”。学习一定要注意知识点尤其是相似知识或易混知识之间的比较。比如复习“认识”这个概念时,不妨联系唯物主义部分的“意识”概念。这样一比较,就进一步加深了对“认识”这个概念的理解。再比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体”和“主导”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又比如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发展属于运动和变化,但运动和变化并不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是指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变化过程中所处状态,而发展则指出了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总方向、主要结果、主流。变化有量变和质变,量变不是发展,发展属于质变,没有质变便没有发展。但质变并不就是发展。

四、按照专题梳理知识,建造专业小仓库

    比如,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专题,经过梳理我们就知道它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党建问题、党与人民、党与人大、党与政协、党与民主党派等等。这样,同学们如果以后遇到一道题考得就是有关党的相关知识,那所有的答案就在这一块,不用往别处想。再比如,还可以把政府作为一个专题,从政府的性质、地位、职能、宗旨、工作原则、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加以考虑,同样道理,同学们在以后遇到有关政府类的考题时,就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入手。因此,按照专题梳理知识、就好比建造起一个个专业小仓库,找钉子到五金仓库,找面包到食品仓库,提取的时候非常方便。

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学习政治,一定要养成关心国内外时事的习惯,这是学习政治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如果条件允许,同学们应该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看《新闻瞭望周刊》、《半月谈》等杂志,熟悉与课内知识联系密切的当前国内外大事,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这不仅是答好时事题的需要,更是回答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需要。总之,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作材料命题,这是当前高考的一大特点,一定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总之,同学们在复习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个人认为,以上的几点方法还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不仅适用于政治学科,同样也适用于其它文科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