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园丁之家 > 个人创作 > 正文
关于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的一点思考

                  山西师大实验中学 辛小英

    试题讲评课是高三历史教学尤其是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种常态课,它发挥着对基础知识查缺补漏、对解题方法归纳总结等作用。然而由于它的常态性,也会造成老师“无话可说”或“就事论事”,造成学生“就是那么一回事”的思维疲惫和“做过了而已”的低效课堂。从高考适应性训练的角度讲,这样的重复低效试题讲评将会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复习备考的状态。现就提高历史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性谈一点粗略的思考:

一、对试题讲评课的认识:

1.了解考情是前提

了解考情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做题的得与失,其实也就是在了解教学的得与失,换言之,即在做诊断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最好的办法是统计:一是逐题统计得分情况,从而最直接地了解考情和学情;二是通过填表的方式进行定向分析,比如从基础知识、体力情况、心理状态、时间管理、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明确得失,寻求对策。

2.遵循原则是保障

坚持知识与方法指导并重的原则以解学生的“一时之需”和“一生只需”。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使学生既明解题答题的不足,也知突破的抓手。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的原则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特别还要注意层次性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基础史实扎实、历史逻辑和思路清晰的第一层次学生,要注重对解题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并注重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史实比较扎实但问题联系不全面的第二层次学生,要注重对史实和思路的全面培养并注重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史实不扎实概念区分不清的第三层次学生,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重建并规范历史概念的表述。另外又忌面面俱到的平铺直叙,每一节讲评课都要在知识理解和方法归纳方面有重点地突破。

3.跟踪训练是巩固

及时的跟踪练习是巩固知识、深化认识、提升思维品质的必须,可以避免考试和试题讲评成为“过眼烟云”。但跟踪训练试题的遴选要遵循知识性和方法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避免陷入又一轮的题海战术。

二、试题讲评课的实践操作:

1.老师在课前了解考情。电脑阅卷相关数据的统计简约便捷,如果是手工阅卷,教师可依托课代表进行统计。

2.学生在自主课上通过交流解决个性问题并聚焦共性问题。按照高考标准设计的历史试题,12道选择题用20分钟(因错题的个性化、解题思路的个性化程度都比较强,所以需要时间较多)、两道主观题用10分钟(因解题能力相当,失分原因相近,所需时间不宜太多),解决个性问题。课堂的最后10分钟聚焦共性问题,并依据考情统计的事实分配展示任务,课后继续就展示任务进行交流。

3.师生在展示课上进行交流展示。展示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是任务组剖析本题的解题思路和错误原因,要求从知识、方法、思维、能力的角度进行要点化地说明(在此过程中要多问几个“还有什么”,激活学生思维,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其次是遴选“样题”或“类题”进行当堂训练(任务组提前写在黑板上或者印制出来发到学生手上);第三是将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归因,逆向思考在什么情境下错误选项将成为正确选择。

这个过程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根本,但老师的助学作用也是关键,特别是在展示评价、类题的方法总结、学习方向的明确、思维激发、展示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这时将充分考量教师的专业能力。

4.反思小结。及时并周期性地督导学生进行反思,特别是对“好题”、“错题”的反思,在避免“题不二错”、“强化正确”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试题讲评课的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1.课堂的生成性很强会导致时间的不可控性。就这一点而言其实不应该称之为“问题”,反而恰恰会成为课堂的精彩。但教师也要发挥规划、引导以及合理取舍问题的作用,使生成有重点、有意义。

2.教师的指导作用过强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给学生思考和内化的时间,忌“一口吃个大胖子”,一份试卷找出2-3个突破点,充分酝酿和设计,在“慢教育”中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和成长。

3.老师的指导作用不够影响讲评课的效度。试题讲评要努力实现知识定位的规律化和答题思路的公式化,老师作为助学者的“助学“作用一定要有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通过自主思考和学习、通过同伴互助等方式做精心准备。

    祝愿身处课改一线中每一个我,能在微改变和微思考中成就学科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