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园丁之家 > 个人创作 > 正文
中学生生涯规划之我见

中学生生涯规划之我见

王哲

前言:笔者选取我校高中三个年级共4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中生对自我认知很低,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认识模糊,对未来理想职业还存在疑惑,对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以及对该职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因此,提高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意识是当务之急,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指导迫在眉睫。

何为生涯规划呢?可以引申为“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或“发展途径”。首先让我们从三个维度来了解一下:生涯的“长度”涵盖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时间,从这个维度出发,说明越早规划,越有意义;生涯的“宽度”涵盖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与定位;生涯的“深度”涵盖人对各种角色的投入时间和程度。简单地说,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生涯的计划书。这种规划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有的,是需要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步成熟。

生涯规划需要考虑五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想去哪里?我决定去哪里?我怎么去那里?

带着这五个问题,我们来看看新高考改革带给了我们哪些挑战。

高考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主权,使学生可以“凭优势智慧升学,凭强势智慧谋生”,让教育适合每一名学生成为可能。但如何实现自主选择、科学规划,并通过自主选择提升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选择让学生升入适合自己的学校,避免盲目填报志愿以至学了自己不擅长的专业、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等现象,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中的“最长的木板”就是学生的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这对学生个体的生涯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图一 新木桶理论

图二 生涯规划的模式

参照生涯规划模式,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高一年级是生涯认知阶段,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参与发展,侧重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指导,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了解生涯规划的一般知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这就是生涯模式中的知己,探索了“我是谁”的问题。

高二是认知和尝试阶段,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社会,侧重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尝试;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与合适的职业倾向。这就是生涯模式中的知彼和确定目标。主要探索了“我在哪里”和“我想去哪里”这两个问题。

高三是初步规划阶段,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定位自我,侧重进行就业与升学指导;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职业能力与技巧。这是生涯模式中的方法和管理。探索了“我决定去哪里”和“我怎么去那里”两个问题。

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装不上可以删除)

年级

阶段

教育目标

具体内容

高一

生涯认知阶段

参与发展

侧重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指导,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了解生涯规划的一般知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高二

认知和尝试阶段

感受社会

进行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尝试;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与合适的职业倾向。

高三

初步规划阶段

定位自我

侧重进行就业与升学指导;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职业能力与技巧。

通过三年系统的生涯规划学习和指导,我们可以完成以下任务:自我探索、了解外界、职业选择、高校选择。这些任务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高考志愿填报,为高考服务,最终达到让每一位学生凭优势智慧升学,凭强势智慧谋生。

新高考改革对我们全体教师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强全体教师生涯辅导理念和技能的培训,提升自身的生涯指导素养,为满足每一个高中生发展的需求服务。全体教师需要多方面了解、多形式学习,骨干教师需要参与研究、积极实践,核心教师需要专业化培训和项目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