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心理的优化作用
张莉
美术教育是教育层面中一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美术教育的任务不是要培养几个艺术家,也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而是要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与审美情操,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建设者。美术教育能够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优化与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审美、锻炼学生的意志、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等。下面针对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积极的影响,笔者做一下总结。
1.美术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
一位作家在书中曾经提到:“那些为了考试考前三名、为了夺这个或那个比赛的冠军所花费的汗水和泪水,恐怕灌溉不出一支心灵的花朵。”应试的压力、升学的竞争,让学生们盲目地在分数与名次面前驻足,却腾不出时间去体味人间的真情冷暖,从而导致学生情感的贫瘠和美感的缺失。美术教育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教育,它不是理性地灌输知识,而是把丰富的情感通过美术这个载体让学生感性地体验感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起感情的共鸣。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力与调节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去奏响学生情感的和谐篇章。
2.美术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
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得到肯定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在美术课的学习中,没有过多的对错与束缚,学生可以没有挫败感地进行美术表现,可以通过自主的发挥体验快乐,可以通过自由的表达找到自我,还可以通过作品的认可获得更多肯定的赞赏从而培养出自信。
3.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也就是说,要接收美的信息,必须具备起码的审美条件。在美术教育中,教师通过美术欣赏与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比如:对于一棵果树,如果专注于它的生长、营养、果实,那是实用的眼光;如果观赏它的姿态、形状、色彩,则是审美的眼光。美术教育正是以它独特的方式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辨别力。
4. 美术教育能够完善学生的个性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经讲:“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表现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即为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满生机,富有魅力。对美术而言,失去个性,即意味着失去了生命。拥有个性化的美术教育是生灵活现的,它不用生搬硬套固定的公式与法则,不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开启学生施展个性和完善个性的大门。
5.美术教育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
马克思有过这样的论断:“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与心理上的痛楚”。美术是情感艺术,它通过优美的形式来调节情绪,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通过绘画释放自己的情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生活的乐趣,通过名画赏析理解美、感受美,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以美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人与事。
结束语:
一幅田园风景画会让人感觉到平静恬淡;一幅灾难画却会使人深感哀痛。这样的对比体验让我们了解到美术在人的心理上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当前,面对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美术教师应在美育中充分挖掘与发挥美术对学生心理的优化作用,并将其尽早地运用到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