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丽
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又因地处晋国故地,简称“晋”,别称三晋;早在先秦时期的《左传》里,山西这片地域还被形容为“表里山河”,用来形容晋国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的“表里”意思是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表里山河”是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从山西的地形图可以印证“表里山河”之美誉。山西总体地处中国第二级阶梯黄土高原的东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左右。东部是绵延不绝的太行山脉,西部是如巨兽横亘的吕梁山脉,被誉为“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南部王屋、中条山与黄河并行,北依长城。从南向北是一连串的断陷盆地,其中以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五大盆地为最。这样的地形宛如一座天然的四面要塞大城堡,给人足够的安全感,这就不难理解这方水土为什么能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且也是目前保留古建筑数量最多的省份。
因外围有山脉环绕,中部盆地难以受到来自东部太平洋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夏季炎热多雨,盛行东南风,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春秋季时,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
南北走向的山脉,使省内的河流大致成南北走向,其中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发源于西北部宁武县境内管涔山脉南麓东寨镇北楼子山脚下的雷鸣寺泉(现考察认为在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它一路南下,在流经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6市的29县(区)后,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因其流程长、水量大,影响的区域面积广,对山西省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现在的汾河两岸建成了一条条的景观带,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成为集休闲、旅游、健身、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景观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