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心灵驿站 > 心育动态 > 正文
高一(一)部沟通卡问题回复

(一)关于同学们“希望每天有空堂”问题解释

由于高一学段开设科目全,老师年级交叉代课情况比较多,在具体排课时很难照顾到每天都有空堂课,在以后的排课中我们会积极安排协调,尽最大努力实现同学们的要求。

(二)关于同学们“上课容易犯困”问题解释

学生上课期间犯困主要原因:一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生物钟的调整非常重要,没有合理调整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盲目安排,俗话说“忙则乱,乱则昏,昏则嗜睡”其次有一部分学生虽然生活规律没有改变,但由于担心考试,心理压力增大,变得容易疲惫、紧张和烦躁,也是造成上课犯困的重要原因。对此,老师们建议,考前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不要将考试看得太重要,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

一些学生和老师也为防止上课犯困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课间用冷水洗脸,课堂上向老师申请站着听课,在太阳穴上抹清凉油类薄荷制品等等。除去以上办法老师们一定会把课堂组织的更加丰富,使你没有睡觉的可能,希望我们师生一起努力。

(三)关于同学们“希望老师多讲一些”问题解释

对于刚上高一的你们,这一点建议老师们非常理解,至于为什么少讲其实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我们都很难逃脱传统教学的思维局限,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绝对的以教师本人做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忽略了教学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从来不去考虑自己课堂上所面对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感受,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教师只注重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少于注重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只热衷于“填鸭式的”的教学手段,而不管学生们是否能理解。当学生遇到需要理解与参悟的内容我们教师不给学生们丝毫的思考机会而主动的去充当学生的角色,取代了学生们的思考。此举等于是剥夺了学生们的思考权利,钳制了学生们的口舌。久而久之,便自然抹杀掉了学生们的思想,学生们在课堂上失去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甚至也会逐渐失去对于自己学习科目的信心。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唯一能让学生向我们反馈教学实际效果的渠道与方式也只有通过课后一次又一次的定期测验了。因此,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失败。这种教育等于是教师为考试而教学,学生为考试而学习。面对一次次枯燥的课堂教学与生硬的测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必然对学习失去兴趣,只是因为趋于外部强大的应试压力而被动的强迫自己去学习。本来应该富有情趣的课堂会逐渐变的淡然无味,甚至会枯燥的让学生与老师都感到腻烦,教师原本饱满的激情也会因为枯燥的课堂氛围而被磨灭掉。

可想而知,这种课堂教学活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打了大大的折扣,它已经失去了教学所应具备的真正意义。在这种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是收效甚微的,即使教师通过定期的测验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也只是学生们通过死记硬背所得到的一叠书面成绩,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的,所谓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何等的妄谈。

在我们现代教育理论之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才可能产生愉快和谐的气氛。只有形成了这种氛围才可能激发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才可能给我们提供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进一步的深化学习知识。因此,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可能形成高涨的学习情趣。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研究如何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目前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了,而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我们不能再把它仅仅的停留于口头,或者局限于形式,而应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去探索,实实在在的去实践。那么如何把这种理念嫁接到实践之中呢?

首先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思维,想办法把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那么我们就必须放下教师的“权威”,放下“满堂灌”的历史遗迹,明确课堂的主体是我们的学生,这样才可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只有把课堂还给了我们的学生,才可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而又健康的展露自己的风采。这个问题恰恰是我们那套传统历史教学方式无法逾越的一个障碍,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正是我们教育改革所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至于讲多讲少请大家放心,老师们心中都有一个尺度,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的学生成人成才。

(四)关于同学们“希望老师点明每节课的重点”问题解释

这个问题同学们提的非常好,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设计学案时,第一项要考虑的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只有明确了这些老师们才能下手整合编制学案,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明确的方向,才能完成教材预设的各项任务,达成考试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就是,同学们与老师的配合,希望同学们在发下学案时首先认真看学案学习目标,同时我们老师也会在课堂上及时点出,做好目标、重点、难点的阐释。

(五)关于同学们“落实不足,常常心里不踏实”问题解释

这个问题老师们和大家一样着急,为了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想首先和大家交流一下什么叫“落实”。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所谓“学生落实”,就是使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达到“真懂”、“会用”标准。这个过程需要知、情、意、行的反复循环,方能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建构。

关于“落实”我们有几条必须师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1.明确应该落实的内容

(1)知识与能力;(2)方法与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考试状况,对以上三方面的内容逐一梳理,按其重要程度排出序列,做到胸怀全局、心中有数。对那些核心的、关键性的东西,给予“优先落实”的待遇,每一节课、每一学期、每一学年乃至整个学段都要抓住不放;对那些不很重要的内容,当堂落实即可。

2.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个初步的了解

相对于教材而言,我们同学则是动态的、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准确了解自己的学情,这也是教学落实的必需步骤。对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应多关注,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超前计划和应对。

3.行动在具体的任务中,狠抓课堂生成环节,提升自己单位时间的效率

(六)关于同学们“学习效率太低”问题解释

  从老师们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来看,造成学生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不会听课

   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

6、不会阅读

   这主要表现在: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没有阅读重点,处理不好“博”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薄收,要么精读于一而漏万;阅读速度慢,不会快速阅读,也不会略读,任何情况下都逐字逐句;不善于带着问题去读,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

7、抓不住重点和难点

   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在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8、理论与实际脱离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而方法不当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上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9、不善于科学用脑

这主要表现在:不注意劳逸结合,该休息时不休息、该活动时不活动;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长时间学习某一科。

10、不善于利用课本、老师、同学这三大学习资源

这主要表现在:不愿意阅读课本,把主要时间放在做题和资料上;上课时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自己另搞一套;有问题不及时问老师、同学,不愿意和老师、同学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

【总结】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七)关于同学们“作业多”问题解释

  关于这个问题,希望和同学们沟通一下,中学生活高中和初中相比有很多不同,同学们需要在多方面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环境。

首先,高中课程在量和难度上都比初中有所增加,对学生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初中,这就要求同学的学习方法要有所调整。

其次,升入高中后还面临重新给自己定位的问题。我校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各初中校的优秀生甚至是尖子生,所以在这个集体中作业的多少实际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作业问题不同同学有不同的认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进行调整:

1、在自己比较放松的时候,想一想自己面临的这一问题在其他同学身上有哪些表现,通过同学的反馈,参照自身,想想自己问题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设计一下自己解决此问题步骤和方法。

2、在上一步完成后,如有必要的话,可以和学科老师商量,在一定时期内作业是否可以有所调整。关键是你自己能接受多少,如果我们都不与老师沟通交流,老师就没有反馈的渠道,也就不能使我们的落实效果更佳合理。

3、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知识经济时代,“会学”远比“学会”重要。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人生的成功奠定一个重要的基础。

4、结合自己的情况,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对改善情绪和学习状态会有很大帮助。

(八)关于同学们“不知道如何复习”问题解释

复习就是要温故知新。温故,是要回顾以往的学习过程,回忆学过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知新,就是要通过复习,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归纳、概括,使掌握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情境化,对知识规律、学法规律有新的认识,有更高的综合运用能力。就拿我们即将到来的期末复习来说吧,在期末复习中,需要温故并知新,也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的过程,是把书本由厚变薄的过程,是把学过的由繁变简的过程,是进一步提升能力的过程。这过程,最重要的是把握新的规律,尊重学科特点。       

临近期末,课程也即将结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做好期末复习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减少遗忘,增强记忆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复习课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序的整理和有效的复习是我们师生都应该思考的话题。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打有准备之仗

复习之前,应该根据复习的容量以及所用时间,认真制定一个复习计划,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好全部内容。

(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学情,要对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把握好教材,找准目标,弄清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是复习的依据,把握好教学要求,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二.设计灵活高效的复习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和任课教师配合,一起将各个单元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再现。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我们自己的复习兴趣,使我们对已学过的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

(二)有序整理,有效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是以梳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师是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

(三)精选习题,灵活多变,拓展提高

在新课教学时讲究练习方式方法的新颖多变,复习课同样如此,我们的老师也会安排一定的练习,在练习设计时老师会考虑到科目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提高。

     总之,复习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查漏补缺,培优补差”。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最好的复习方法。

(九)、关于同学们“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问题解释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曾经看过这么一本书,书名叫《如何掌握你的时间与你的生命》,也许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可以给你一些经验参考

1、以每10件事中只有两件是真值得做的方式来考核这张表。

2、把精力专注在那些高优先顺序的事项上。不要让一些琐事绊住了你,不管他们看起来有多顺手好做,都不要去理会它。

3、考虑一下,什么时刻是你一天中最具生产力的黄金时间,并且把这时间保留给最重要的计划来用。别把这样的黄金时刻糟蹋在看报纸、写回信、以及整理床铺上。

4、把每天都得做的例行公事留待非黄金时刻、精力水准较低的时间来进行。

5、尽量试着每天都在相同的时段里去做相同的事。林肯说:这样可以减少犹豫不决,而达到保存精力的目的。何况借着建立习惯,我们还能使精力为之激发。我们可以养成习惯,每天都在同一特定时段里打电话、计划饮食、读报纸、上课、或是开会的事情。

6、每天至少要预留出一小时的弹性时间,用以应付突发状况或是紧急的事件。

7、要规划出一段能让自己放松,而不需处理任何事情的休闲空档。林肯说:没有任何事会是完全无益的浪费时间之举,就连无所事事也是一样。

8、好好想想你在等待事物上所花下的时间。像是你用在等公车、等看病、等上音乐课等等时间。别把他们看成丢掉了的时间,反而该把它们当成“找回来”的时间。你可以利用这种时间来做那些因为没空做而一直被耽搁下来的事。比方说,利用听录音带来学一种语言;读一本小说;写封信给一位老朋友。

9、你是不是发现有时候竟陷入了做白日梦的光景?不必急着叫醒自己!干脆就完完全全沉浸在其中。好好地坐在一张椅子里,让自己呆坐上15-20分钟。不要看书,也不要翻报纸、织毛衣、或是看电视。就只呆坐着,无所事事,让自己恣意享受这段完全静止的时间。这样过个15-20分钟之后,你就能蓄势待发,再重新投入工作学习之中了。

10、你常常就只剩下5或10分钟的多余的时间了吗?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把这种不起眼的小时间虚掷掉,或者是把它耗费在比较简单而不重要的工作上。但是拉肯却有更好的主意:立刻着手从事一项重要的工作上。他说:我们得面对现实,不中断的整块时段实在相当少。我们要等‘合适的时间’再开始,也许永远也起不了步。但是只要我们能把一些优先顺序排得很高的工作也划分成许多能在五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的“即时”工作,那么也就能逐步地完成大事了。

11、别把时间浪费在担心失败上。林肯说:‘不妨把每项错误都看成是在引领你一步步更接近于成功的阶梯。’研究指出,那些盼望(并且追求)成功的人,要比那些成天担心(而且接受)失败的人要快乐得多,而且其成就也会更高得多。

 

高一(一)部

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