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 围观 打酱油
作者:潘玥 学校: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李向红 邮编043000
“吃瓜、围观、打酱油”这三个词都是近来较火的网络流行词。虽不是同一时期出现,但都描述了“看客”二字。这三个词也分别代表了看客精神的三种层次。
“打酱油”是“轻度”看客。比如说二人吵架,一人路过时多看了两眼,受到二人的怒视,恐殃及鱼池,便悻悻地说:“我只是来打酱油的!”,表明立场后便立刻脚底抹油,留下二人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像这种“打酱油”的行为完全出于好奇心,乃人之常情。而“打酱油”这样诙谐的词语也许会无意间“化干戈为玉帛”也未可知呢!
而“围观”是“中度”看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围观”这种事屡见不鲜。像有人跳楼,楼下通常都人山人海。这些人大部分既不是救助人员,也不是当事人的亲属朋友,却把楼下围得水泄不通,不亦乐乎地凑热闹。这样的“围观”不仅妨碍他人,也是在浪费生命。既然与此事无关,也无法给予任何帮助,为何不去忙自己的事呢?少些无意义的围观,于人于己都有益处。
“吃瓜”则是“重度”看客。它是“吃瓜群众”的简称,即一种恶意围观。比方说一人出了车祸,有人立马围上去,不是关心人家伤势,也不是拨打120,而是发朋友圈,再附上一张血淋淋的照片。其实很多人都有意或者无意地有过这样的行为:津津有味地看戏,享受着他人的痛苦。
这样的病态心理听起来有些令人毛骨悚然,却又真实地存在。这样的看客心理亦是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先生曾言:“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那些令鲁迅先生厌恶的、痛恨的、批判的“看客”仍未消失。他们像条毒蛇,隐藏在人们心里阴暗的角落伺机而动,一旦失了防备,它就会亮出毒牙,蚕食人们的心灵。可是“鲁迅先生”又何曾真的消失,它存在于金玉良言之中,它存在于每个善良正直的人心里。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鲁迅先生最美好的期冀,如今亦能拿来劝诫世人:不要“打酱油”或“围观”,不做“吃瓜群众”。“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要做那束光,照亮自己亦照亮他人。
“吃瓜群众”之我见
作者:雷雅茹 学校: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李向红 邮编:041000
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一般,“吃瓜群众”总是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摆好,悠哉悠哉地看着大街上、网络上充满戏剧性的一幕。
“吃瓜群众”本身就是一个机械的存在,而发生的“事不关己”的种种事件又恰如其分的和一种迷恋当下、排斥思考的文化吻合。他们在看待一件事件时,从不会理性地去思考,而是津津有味地看着面前的闹剧,希望事情越大越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面对大街上种种闹剧时,上前劝解、报警的人仅仅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多数都只是围观,然后心里嘲讽的人。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社会会有这么多的“吃瓜群众”呢?
首先,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生活、学习、工作都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以至于有大把的时间挥霍,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人生道路,却有时间闲聊嘲讽别人家的家长里短,围观看各种闹剧。他们对各种事情都没有自己的见解,缺乏理性的思考,反倒对其他人任何想法都乐见其成。比如,当大街上一对夫妻突然吵起来时,他们会三三两两的聚在旁边,自动形成一个大圈,他们能放下自己刚刚要做的事,放下自己的理性,投身于这样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战斗中去。
其次,他们也许是太懒。懒得思考,懒得发言,甚至都懒得挪步。永远说着“关我什么事”,但永远又是每一场闹剧的忠实观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无论工作上,还是学习上,多多少少都有压力。我们急需找一些娱乐活动来排解压力,看电影,逛街,或者围观。有时候这些压力并不会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反而使我们更加颓废,不自主的放弃了之前对自己所承诺过的一切。于是,我们成了这些“吃瓜群众”中的一员。
弗朗索瓦·佐基说过,人之所以言之凿凿,是因为知道的太少。那些争相评判闹剧的人就未必了然事件的本质;而那些沉默不语,低头吃瓜,看似心不在焉的人未必就是局外人。有时,话多之人也许总是试图隐瞒自己的无知,而沉默之人心中也许总是坚定着什么。所以,围观未必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毫无意义的是只看而不想,做浪费时间、浪费人生大好年华的吃瓜者。
“你无法管理时间,只能管理自己”,著名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如是说。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却肆意地让时间流淌,它穿过指缝,飘出视野,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我想,与其站在尘埃中耗费时间,倒不如仰望仰望本该属于你的世界。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弘扬社会正气,担当社会社会责任,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值得做的。
吃瓜,围观,打酱油
柏惠琦
“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这句经典热门的网络语自打出现,就极快地流行起来,被广泛地使用在网络上,或以此来表明自身立场,或用以调侃自己。
什么意思呢?现在广为人知的意思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还有以此为基础出现的一组热门词语叫“吃瓜、围观、打酱油”。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新作《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也生动地为我们解释了“吃瓜”与“围观”“看热闹”的渊源与联系。
这不免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现在社会也不缺看客,本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凑热闹,仅仅只是麻木的围观,鲜有挺身站出来打抱不平的侠义人士。其特点有二:一是自私自利,双眼紧观事态发展,没有利益冲突的话,更有甚者叫好鼓劲,但凡涉及自身利益,便掉头就走,为求自保。二是逃避思考、逃避责任。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内涵中,侠义之心必不可少,伸张正义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放在心上的,我们不应该放任自流,逃避我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不应该将其变成围观和看热闹这样的心态。
虽说网络上现在广为流行的一组词语:“吃瓜、围观打、打酱油”,远不及以上的多义。但此种心态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我们必须承担起捍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责任,对于一些典型事件,我们应自持态度,不可随意自顾“吃瓜”,甘做社会的“局外人”。
有别于“吃瓜、围观、打酱油”,我们更应合理的表达自身观点,用积极的心态去融入社会,以弘扬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为出发点,做我们应该做的,承担起传承美德的责任。
吃瓜 围观 打酱油
作者:马小力 学校:山西市大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李向红 邮编:041000
近年来“吃瓜群众”一词活跃在网络上,现实中,越来越多人自称为“吃瓜群众”,而这一词语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对事情不了解,对讨论、发言、以及各种声音持“围观”态度的人,后来,人们以“吃瓜群众”自嘲,用来表示一种事不关己只围观的态度。
谈到“围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那群愚民,以观看自己同胞被行刑时的场景为乐趣,通过受刑者的痛苦,为自己早已麻木不仁的灵魂寻找一些刺激。也许有人会把那时候人们的愚妄当作背景去分析这些文字,但其实“围观”心态从来都不是某个时代的特质,它一直都浑浊在我们的血液之中。
陈静敏说过:“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围观,无论是好是坏,这亦或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习惯,但为什么要围观呢?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的好奇心。”当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一点出位的新闻时,人们都会盲目且迅速的围观,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还有什么要紧的事去做,最令人心痛的是这些围观者仅仅只是在“观”,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这些事与我无关。”
“这又不是我的亲骨肉!”围观者满不在乎地说。马路上倒在血泊之中的孩子奄奄一息,围在身边的人们唧唧喳喳讨论的热火朝天,却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他又不是我的家人!”围观者不痛不痒地说。高楼顶端濒临崩溃的无助者,在生与死的边缘苦苦挣扎,却没有人愿意上去相助,甚至还在下面指指点点,一次又一次挑战想要轻生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又不是我引起的,与我无关!”面对被舆论鞭笞的体无完肤的丑闻,吃瓜群众不顾任何后果大肆评论。围观者们言之凿凿,理直气壮,可这些当真与我们无关吗?我们明明是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共享一个蓝天的互相依赖生活的集体啊!如果让冷漠充斥我们的家园,那么每个人都将在孤独无依中瑟瑟发抖。
几米曾说:“即使是一丝微弱的光芒,也可以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大家团聚在一起面无表情,或者内心带着些许的期待,对即将发生的诸多可能性充满了幻想和热情,对事件的改变本身并不会起作用。设想我们在围观的时候带着一颗热情的心,对棘手的事情出谋划策,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那么许许多多令人感叹“人心冷漠”的悲剧便不会发生了。
我们要做有所为的“吃瓜”、“围观”者,这样事后才能保持“不因冷漠无心而愧疚,不因图一时热闹而悔恨”的从容。
吃瓜,围观,打酱油
作者:贺文杰 学校:山西师大实验中学 指导:李向红 邮编:041000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既然作为一份子,我们就有义务去维护社会的和平安定。然而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躲在人群中,不分青红皂白地随大流,毫无证据就随意批判对错,像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吃瓜群众”。
就拿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老人摔倒事件来说吧,途遇老人摔倒,你该怎么办?若装作不见绕道而行,别人会批评你见死不救;若你伸出援手反被诬陷,别人会嘲讽你不通世故,自讨苦吃,即便顺利施救,说不定也会招来要出风头之类的风凉话。
吃瓜群众作为旁观者,对言行不加考虑,只会一味地随大流,对事实的真相也毫不关心。试想,若一位老人真的被撞,那索取少量的医药费也不为过,但如果过路的看客不明所以,硬说老人碰瓷,从而引来一群不明真相的看客的指责,那势必会使老人的心灵受到不小的创伤。本是一件小事,却被这些无聊的围观者弄成了一件大事。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不清不楚地做一个只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要对事物有判断力和辩证思维,这样才不会让事情的真相被淹没。
而如今社会上的看客越来越多,使得不良风气越来越重。还记得新闻上报道过一篇“玩具车前摔倒,碰瓷新高度”的文章。当所有人都以为老人是故意碰瓷时,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老人确实被撞了,但事后老人不但未追求其责任,还免除了医药费。这样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只因为人们的猜忌,就遭遇了如此不公正的对待。我们应该深思,我们是否是围观群众的一员,我们是否也为这种恶行推波助澜?
吃瓜群众越来越多,这不仅是个人的素质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病态,改变人们的认知观念与思维定式,迫在眉睫。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不轻信绯闻,要有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对于民众,我们要多传递正能量,不要让恶的种子在民众之间生根发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吃瓜,围观,打酱油,这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法让人不免心寒。换个角度想,如果有天自己也被围观,那会有多难受?所以,为了让大众的交往更加和谐,请杜绝吃瓜,改用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