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子之窗 > 才艺舞台 > 正文
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404班 张佳瑶

三毛创作的《撒哈拉的沙漠》以流浪者的口吻,记录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本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每个故事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将单调无味的沙漠生活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这片漫天黄沙的土地上,三毛展现出无比的勇气与乐观,面对缺水、没电、物质匮乏的常态,三毛从未抱怨,总是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期盼。

当三毛做出前往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选择时,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一个东方女子独自前往荒凉的沙漠定居。这种疯狂背后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与生命抉择。她在书中写道:"我在这条路上,遇到了许多人,他们问我为什么来沙漠,我想了很久,只能回答:“因为我想来。”这种简单而深刻的回答,正是许多高中生所缺失的生命态度。我们的教育系统教会了我们如何解题,却很少教会我们如何聆听内心的声音;我们擅长完成他人设定的目标,却常常在面对"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时哑口无言。三毛用她的选择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在于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呼唤。

撒哈拉的生活绝非浪漫的田园诗。三毛面临着缺水的困扰、文化的隔阂、物质的匮乏,但她总能在艰苦中发现美与乐趣。她用棺材板做家具,把骆驼头骨当作装饰品,在沙漠中创造出一个充满个性的家。这种在限制中创造可能性的能力,对面临升学压力、各种限制的高中生而言尤为珍贵。三毛教会我们:环境从来不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环境。当同学们抱怨课业繁重、生活单调时,或许可以想想三毛如何在沙漠的星空下找到无限诗意。

这本书让我明自生活的美好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并且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正如三毛所说:“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