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青春 引领成长
430班 白鑫瑤
历经九天,汗水洗礼,人生生涯中的第二次的军训生活拉下了帷幕。心中万分感叹,初中时未曾觉得分离有什么,许是年纪尚幼,许是时间过短,许是时间流逝太久,对于当时军训的那份记忆已然忘却。而这次不同,面对军训的结束,心中浮起层层波澜。
军训第一天召开完动员大会后心中很是激动,见到了要共同奋战九天的战友们和江教官。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是初次见面,都略显的比较羞涩却只是一味的听着教官的口令,学习着站军姿跨咧和转向。起初休息的时候我也只是呆呆的盘腿坐着,看着大家又有些欲言又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地积攒,终于鼓足勇气问了后面同学的名字。也正是这份勇气带着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拥有了更多名为青春的故事。
军训启程——萌芽显现
闲暇时与教官闲聊中被打趣道我适合成为一名军人,无论真假与否这一刻我是很惊讶的。在我看来这是一份万分神圣又伟大的职业,但如果说未来真的有这份机会我想我也一定会牢牢抓住。令我意外的是,一次短暂的军训竟然帮我抹去了一份特殊的东西,每次与朋友讨论起梦想时我总是冲上心头的那份迷茫,将我空洞心中所填补上爱国之感,更令其厚筑于心中,一下子雄心壮志起甚至让我整个人也变得更加有力量起来。
感情增滑剂——时间
我更加想感叹人是需要时间去接触去了解去相处的,这样才能够抛去心中的窘迫与尴尬展示自己真实的样子。大家从独立的个体刚成为一个崭新的集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忐忑但历经九天的军训后,大家都很快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好友和对于自己的合适定位,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希望在以后征途中我们也能像军训时那般团结一心。
蜕变成长——分别
临分别之际,心中对于教官的离开还是有些哽咽,总觉得时间太短,短到还没来的及怀念就已经沾染上悲伤的情绪。但对于这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能做的只有慢慢接受与释然 经过时间的沉淀也总会放下心中的记挂,迎接一个全新的生活。汇演在数以计日汗水的铺垫下顺利进行,当以挺直的身姿毅然地站立在操场上,雨水滴答滴答的打落在我的帽子上,清脆而又响亮。将目光放远,是翠绿的校园,是高中三年生活的艰苦挑战;将目光放近,是带着几分湿润的帽檐,是军训的告终。这段时日中,唯一流下的泪水皆因不舍,只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我试着放下执念,将心中最美好的祝福赠予陪伴九天的教官。愿有缘重逢之时我们都能人生得意,聚散终有时,相见亦有时。
我想,这九天我悄无声息地收获了很多东西:强壮的身躯,志趣相投的朋友,一份特殊而转瞬即逝的师生情,淬火成钢的意志和直面未来的勇气,对祖国的深切感激。自此高中军训圆满落幕,我也将怀揣着这份短暂的美好回忆平而坚韧的走下去!
军训感悟
430班 裴嘉怡
九天军训,是我高中生涯的第一课,也是一场关于坚持与蜕变的修行。当为期九天的军训结束后,我看着镜中晒得黝黑的皮肤,才发觉这段时光早已在我心里刻下了比肤色更深的印记。
起初,军训的日子满是“煎熬”。我并不理解军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总想着逃离这个魔鬼般的操场。站军姿时,阳光像滚烫的纱巾裹在身上,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落在脊背上,像是洗了个澡似的;练齐步走时,反复调整的摆臂角度、永远踩不齐的步伐,让我一次次怀疑自己是否能跟上节奏。可每当想偷偷放松时,身边同学挺直的后背、教官沙哑却坚定的指令,又让我咬牙把快要松懈的肩膀重新绷紧。渐渐的,黝黑的皮肤成了我们的“勋章”——它证明我们没有躲在树荫下偷懒,没有在烈日里退缩,而是和伙伴们一起,把青春的汗水洒在了训练场上。
最难忘的是最后一天的军训汇演。天公不作美,清晨就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溅起水花,打湿了我们的军训服和帽子。站在队伍里,冷风夹着雨水往衣领里灌,雨水沿着帽沿不断的向下滴落,可没有一个人动一下——之前总喊着“想早点结束”的同学,此刻正用力攥着拳头;平时爱撒娇的女生,也把下巴抬得高高的,眼神里全是倔强。看到主席台上的校领导及台下的所有老师没有一人被这倾盆大雨吓退时,我的眼神更加坚定,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军训的意义。
如今军训结束,黝黑的皮肤会慢慢恢复,但这段经历教会我的东西,却会一直留在心里。我学会了“集体”二字的重量——齐步走要靠所有人的默契,拔河要靠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也懂得了“坚持”不是口号,而是站军姿时多撑的一分钟,是大雨里不后退的每一秒。
这场九天的军训,像一场风雨的洗礼。它带走了我的娇气,留下了坚韧;晒黑了我的皮肤,却点亮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往后的高中生活,每当遇到难题,我一定会想起那个雨天里倔强的队伍,想起阳光下不肯低头的自己——原来成长,就是在一次次挑战里,慢慢活成更棒的模样,我想,这便是军训的意义。
在方寸之间生长的力量
432班 武育帆
成为军训标兵,我未曾想过要成为队列里最耀眼的存在,反而在日复一日的细微打磨中,触摸到了“坚持”最具体的模样。
站军姿的最初三天,我总被“手贴裤缝要贴多紧”“下颌微收要收多少”这类标准困住。直到一次训练间隙,教官指着操场边的白杨树说:“树能站得稳,不是靠模仿别的树,是根扎得深。”那之后,我不再盯着身边同学的姿势,而是专注感受自己的身体: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时,脚掌每一寸都贴紧地面,像在与大地借力;双手自然下垂时,指尖轻轻并拢,不必刻意用力却自有力量。当注意力从“像别人”转向“做自己”,僵硬的军姿竟慢慢有了松弛的底气。
踢正步的难题藏在细节里。我的左脚总比右脚抬得略低,反复纠正却不见成效。后来我索性在午休时对着墙练习,每踢一次就低头看一眼脚与地面的距离,慢慢找到左脚发力的节奏——原来不是左脚“不行”,是我从未真正听懂它的“语言”。当这种调整变成肌肉记忆,再融入方阵时,我不再焦虑“和别人不一样”,反而明白标兵的“整齐”,是每个人把自己的动作做到极致后,自然形成的默契。
最后的汇报表演上,当我迈着正步走过主席台,耳边是整齐的脚步声,眼前是飘扬的旗帜,忽然发现“标兵”这个词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光环。那些在晨光里调整呼吸的时刻,在夕阳下矫正踢腿的瞬间,早已把“专注”与“耐心”刻进了心里。
军训落幕,晒黑的皮肤会慢慢恢复,但那份在方寸之间与自己较劲、在细微之处扎根生长的力量,会成为我往后日子里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