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子之窗 > 才艺舞台 > 正文
高一军训:成长进行时(十二)

迷彩青春里的温柔回响

425 班 张嘉怡

衣柜深处的迷彩服早已叠得整齐,却总在某个清晨,被记忆里的口号声重新唤醒。那片被烈日烤得发烫的操场,那些混着汗水与笑声的日子,是青春里最鲜活的诗行, 轻轻一触,便漾起满溢的温柔。

刚开始军训时,彼此都是陌生的面孔,是拉歌环节的震天吼声,将疏离悄悄融化。“一班来一个!”“来一个一班!” 的呼喊此起彼伏,惊飞了老樟树上的麻雀,也让原本拘谨的我们,在相视一笑中熟络起来。有人跑调却唱得格外用力,有人拍着大腿充当节拍器,连晒得黝黑的脸颊上,都映着藏不住的笑意。分列式训练是最磨人的功课,踢正步时 “踢腿如风,落地有声” 的要求,往往要重复数十遍。有人脚步乱了,身旁的同学便悄悄用胳膊肘碰一碰提醒;有人体力不支,总会有递来的矿泉水和轻声的鼓励。整齐的脚步声踏碎晨光,也踏响了我们之间无声的默契。

教官总爱板着脸纠正我们的动作,“腰杆挺直!”“手臂再抬高些!” 的指令掷地有声,可眼底的温柔却藏不住。休息时,他会坐在台阶上教我们唱军歌,嗓音沙哑却格外动人;看到有人中暑,他比谁都着急,翻出自己的藿香正气水递过来。结营那天,他从身后拎出鼓鼓的点心袋,分给每个人。阳光下,他耳尖泛红,说着 “以后要好好学习”,转身时的背影,却让我们的眼泪再也忍不住。

如今再路过操场,总会想起那些一起晒过的太阳、一起喊过的口号、一起分享过的点心。教官的叮咛还在耳畔,同学们的笑脸仍在眼前。那段迷彩青春里,有并肩作战的热血,有不期而遇的温暖,更有值得用一生去怀念的真诚与纯粹。它像一颗埋在心底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长成了记忆里最珍贵的模样 —— 每当想起,便觉得满心滚烫。

在磨砺中成长

347 班 杨淼然

最后一声军哨划破操场的宁静,九天的军训落下帷幕。这段被烈日与汗水包裹的时光,以及藏在队列与口令里的成长,成了这个夏天最难忘的印记。

每日的训练,从晨光中的列队开始。站军姿时,双手贴紧裤缝,目光锁定前方,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却不能抬手擦拭。起初,十分钟的站立就让人双腿发麻、腰背发酸,可看着身边同学挺拔的身影,听着教官 “撑住就是胜利” 的叮嘱,我把每一次坚持都当成对自己的考验。

九天里,最动人的不是重复的训练,而是集体拧成一股绳的力量。齐步走时,要听着身旁同学的脚步声调整步幅;跑步前进时,得盯着前面人的后背保持距离;唱歌时,要跟着大家的调子保持一致。军训练的不只是单个动作,更是 “心齐、劲齐” 的协作 —— 就像教官说的,“一个人走得快不算啥,一群人走得齐才叫本事”。

没有惩罚的压力,也没有繁杂的内务要求,这次军训更像一场温和却有力的 “自我打磨”。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自律,不是靠别人盯着,而是没人督促时依旧认真;真正的进步,不是追求轰轰烈烈的突破,而是在日常的坚持中把细节做好。

当我作为标兵站在队伍前排,接过荣誉时,心里没有骄傲,只有踏实 —— 这份认可,是给九天里没偷过懒的自己,也是给每一个并肩的伙伴。

如今,迷彩服已叠好放入衣柜,但站军姿的挺拔、走队列的专注,早已融入生活的节奏。这段平淡却充满力量的时光让我知道:军训标兵的称号只是起点,往后的日子里,带着这份坚持与协作,在人生的 “队列” 里,始终踩稳节奏、保持向前,才是对青春最好的回应。

青春版图的刻苦印记

427班  霍瑞琪

八日军训,不过是时间长河中一粒微尘,却在我青春的版图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并非浩荡的史诗,而是一曲由汗滴、口令与坚韧谱成的短歌,于身体的困顿与精神的苏醒中,让我窥见了秩序与意志的庄严之美。

晨光初破,训练场上已是一片整齐的橄榄绿。最是那踢正步的练习,将散漫的我们纳入统一的律动。教官嘶哑的口令如刀,切割着潮湿的空气:“腿绷直!脚掌与地面平行!稳住!” 我的右腿悬于空中,颤抖如风中残叶,肌肉的酸楚灼烧着每一根神经。时间仿佛凝固,世界收缩为脚尖指向的那一方土地。可就在这近乎崩溃的刹那,个体的边界消散了 —— 我们逐渐融为一个整体,脚步声由杂乱渐至雷鸣,踏在同一节拍上,连大地也随之共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蹲姿练习,便是对这 “劳其筋骨” 最质朴的诠释。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成了最漫长的煎熬。身躯的重量压于单足,不久便从酸麻遁入无觉,仿佛下肢已非己有。汗水沿眉骨滑落,在沙地上洇出深色的斑痕。我紧咬着牙,目光所及之处,同学们皆面色凝重,却无一人松懈。这份静默的坚持,比任何口号都更为震耳欲聋。那一蹲,蹲走了少年的浮躁,也蹲出了几分沉静的韧性。

天公并非总是作美。一场急雨将我们驱入教室,原以为的休憩,却成了一堂动人的红色乐章。雨点敲击窗棂,为我们打着天然的节拍。教官一句句教,我们一句句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歌声初时稚嫩稀疏,继而愈发嘹亮雄壮。在歌声里,我仿佛触摸到一段滚烫的历史,感受到一种磅礴的精神。窗外雨声潺潺,室内青春激昂,两种旋律交织,完成了一场无声的精神洗礼。

暮色四合,晚训的军体拳是另一番气象。杀声震天,拳脚生风。白日的疲累在每一个冲拳、每一个踢腿中燃烧、释放。夜色包裹着我们整齐划一的身影,月光将少年的意气勾勒得格外分明。那一招一式,打出的不仅是防身之术,更是一股初生牛犊的豪气与担当。

而这一切的背后,总有班主任老师默默伫立的身影。她曾与我们同受烈日炙烤,却总在我们疲惫时递上关切的眼神,在我们即将放弃时送来一句温柔的鼓励:“坚持住,你们比想象中更强。” 她的陪伴,如同静默的港湾,无言却给人最安稳的依靠。

转眼便是分别。最后一日,我们以最挺拔的军姿、最标准的敬礼,接受检阅。当教官终于露出赞许的微笑,向我们敬礼告别时,八日来的所有苦累瞬间化作汹涌的不舍。没有多余的言语,所有的情谊与成长,都凝在了那一个庄严的军礼之中。

军训落幕,它赐予我的不仅是肤色的黝黑,更是一种内在的秩序、一份顽强的毅力、一团炽热的集体荣誉之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八日,便是一场短暂的淬火。我们未曾成为军人,却得以触摸那钢铁般的意志;我们终将回归书桌,但灵魂深处,已有一支正步走的队伍,永远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