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班 赵之瑜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何处去?” 这一经典的哲学命题,在观看“开学第一课”后,在我心中有了具象而深刻的答案。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来自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刘老庄连等战旗依旧猎猎,镌刻着中国军人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时,以胃里的草根棉絮诉说对祖国的赤诚;左权将军的家书,藏着对家人的牵挂与对国家的担当;南京大屠杀的沉重记忆,更警示我们血泪过往永不能忘。我们,正是从这样厚重的历史中走来,带着先辈们留下的勇气、坚韧与沉甸甸的使命感。
我们要到何处去?我们要奔赴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AR 技术带我们 “走进” 黄崖洞兵工厂,见证先辈用双手锻造抗战武器;成飞航空基地里,歼 - 20 从立项到首飞的历程,映照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强军初心。如今,我们需在科技创新中打破 “卡脖子” 壁垒,在乡村振兴中唤醒乡土活力,在文化传承中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看见中国魅力。
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奋斗。我们当以先辈为镜,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的民族气节融入血脉,化作脚下的力量,书写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青春篇章。